曾经有人说蔚来亏损是因为销量不足,如今一份公告揭开更深层原因:6月,蔚来与江淮合资的“江来制造”宣告解散,结束了近十年代工依赖。蔚来终于摆脱了每卖一辆车就向江淮支付4000-6000元代工费的束缚,这笔“保护费”已累计超25亿元。
代工模式曾是蔚来的“救命稻草”。2016年,没有生产资质的蔚来牵手江淮,借其工厂造车入局。但代价高昂:除固定代工费,蔚来还需支付不低于车价5%的毛利分成。更隐蔽的是供应链控制权的丧失——江淮强制蔚来使用其本地配套体系,导致采购成本虚高、质量波动。一位内部员工曾无奈表示:“我们更优的方案,因非江淮‘嫡系’而被拒之门外。”
财务重压远超想象。2025年一季度,蔚来营收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亏损却扩大至67.5亿元。累计亏损突破千亿,股东权益首次转负。代工费虽只占总亏损的冰山一角,却像一道不断流血的伤口——25亿元足以建设833座换电站(单座成本约300万)或开发1.6颗自研5nm芯片。
自主生产开启降本新空间。随着合肥NeoPark工厂落成及生产资质获批,蔚来自主制造成本有望降低30%。若单车节省5000元,整车毛利率将从个位数跃升至15%以上。更关键的是供应链自主权回归,蔚来可择优采购,杜绝“强配”导致的腐败和溢价。
但扭亏之路仍荆棘密布。蔚来背负三座“成本大山”:年投入130亿元的研发费用、超2400座换电站的运维重负(仅20%达到盈亏平衡)、以及每卖一辆车仍净亏6万元的现状。李斌立下“2025年Q4盈利”军令状,意味着需将日均亏损7500万元扭转为净赚2000万元,堪称悬崖边的生死一跃。
蔚来同时押注多品牌战略寻求增量:乐道L60以低于30万定价抢占家用市场,6月交付占比达25.7%;萤火虫主攻10万级入门市场。双引擎能否在理想、小米、比亚迪的围剿中杀出血路,将决定蔚来资金链能否挺过今年寒冬。
与江淮的分手,是蔚来从“代工打工者”到“完整车企”的成人礼。一位行业观察者直言:“当资本耐心消退,技术故事终要向利润低头。”
告别代工只是起点,真正的终局之战刚刚打响。蔚来的命运齿轮正疯狂转动——是浴火重生,还是成为倒在黎明前的悲情英雄?答案将在2025年的寒冬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