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燃油车排放标准实际上一直在跟随着欧洲走。每次欧洲出台新的标准后,中国标准也会很快跟上。
但这次国六标准却出现了意外,由于很多车企没办法满足国六标准的排放要求,便只能增加颗粒捕捉器,因此引发了不小争议。
目前来看,不需要安装颗粒捕捉器的也只有包括马自达在内的两个车企而已,其它的就必须使用。颗粒捕捉器看起来能解决排放标准问题,可是诸多燃油车车主却并不买账。
因为颗粒捕捉器是通过拦截碰撞等方式,将本来应排到大气里面的PM颗粒物强制禁锢在捕捉器的壁面内。一旦时间长了,这些颗粒物必然会导致颗粒捕捉器堵塞,不管谁家生产的都一样。
堵后就会让大家伙极为头疼,我们这边清理一次的费用就是350块钱,再加上清理之前还会导致燃油消耗增多等问题,无形中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车主的使用成本。
但咱们的国内标准是跟着欧洲标准来的,可是厂家们在国外并不需要安装颗粒捕捉器也照样能达到排放标准。那么这就来了问题,到底是卖给中国的汽车不行,还是我们的标准出现了问题?
要是汽车质量不行,那么我们中国汽车企业加压奋进就可以了。如果是标准不行,我们比欧洲排放标准更严格,那企业们也应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不应该简单加上个颗粒捕捉器就算完事。
如果不是这两者的问题,那还有什么问题呢?我想了半天,有没有可能是燃油品质的问题?因为从技术上来说,中国车企的质量和技术已经做的相当不错,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必须要安装这玩意。
现在燃油车正和新能源汽车正展开激烈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燃油车确确实实处在劣势。如果再加上颗粒捕捉器这个紧箍咒的话,那么燃油汽车确实没办法取得优势。
国七排放标准马上就要出来了,现在国六排放标准都还要安装颗粒捕捉器,难以想象国七后又有几个厂家能够满足呢,想想都令人觉得头大。
颗粒捕捉器就像是套在燃油车身上的紧箍咒,我们肯定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必须要让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才行,否则对我们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