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卖出6815辆,小鹏G7居然在20万到25万这一档的纯电SUV里拔得头筹,说实话,我第一反应就是:现在卖得好的车是什么样的车?大家到底是因为什么买的它?难道这个时代,靠几个参数和配置就能让一辆国产新能源冲到第一?咱们不妨仔细捋一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年,新能源热得发烫,街上最长见的车牌颜色从绿色慢慢变成常态。以前你说买车会考虑哪些?动力,油耗,外观,空间,哪一样不大讲究?但是纯电出来以后,有人买车看的头一条成了充电快不快。小鹏这波,G7拿出了“充电10分钟补436公里”的本事,还有那啥“12分钟从10充到80%”,你就琢磨琢磨,这和加油差多远?甚至有点挑战加油的节奏了。虽然真遇到冷风霜雪续航掉电,实际体验未必那么美好,但一定程度上已经能满足不少人的日常需求了。
有人说,小鹏G7卖得好,是不是因为颜值?瞧瞧现在马路上的新势力, 一个赛一个认不出来,前老款都是四不像,现在直接变得科幻赛博,小鹏G7这外观确实不丑,说不上是多“遥遥领先”,但也不觉得丢人,都市里一摆,看起来还挺顺眼的。中型五座SUV,空间对一家人的用车来说也妥妥的。后备厢一放,电动座椅一平,周末拉孩子去露营直接变沙发床。
再说智能驾驶,以前买车图的是那点手感,现在倒好了,操作台越来越像手机界面。人家G7整了一堆硬核AI芯片,什么Orin-X、图灵AI,看都看不懂那几个缩写,动不动2250TOPS。大部分消费者也搞不明白那些AI到底能干嘛,但是听着就牛。小鹏G7主动强调“视觉辅助驾驶”,甚至顶配喊出L3级别,有人会觉得,哎,买了将来会不会真能解放双脚?如果政策松一松,自己家小区里能自动把车停好了,这买卖是不是就值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优势:买车买个心安,生怕自己落于人后。
再观察小鹏用力的地方,你会发现他们不是把饭全指望在一个碗里。后排娱乐屏、中控大屏,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一条龙,还有9英寸流媒体后视镜,这不是给喜欢科技感和新鲜玩意的用户点菜吗?有了这些,花20多万买纯电的人,坐进来的瞬间除了大件没有豪车标,体验上真的已经拉不开太大差距了。特别是年轻人,啥东西都手机操控为王,这些配置让他们挑不出啥槽点。至于车机好不好用,慢慢习惯就行,反正iPhone也不是一出来就人人都会用。
但我一直在想,现在这个卖得火的“小鹏G7”背后,究竟还能火多久?你看现在市场竞争,花样百出。你说G7环比涨了23.26%,听起来大了不起,但别忘了,这块蛋糕就这么大,隔壁比亚迪、理想都咬着牙冲,你今天领先,明天人家一降价,一个新技术上来,风声就变了。新能源赛道像没有终点的长跑,一时领先真的就是个数字。关键是,小鹏敢不敢再进一步卷价格,用户会不会一直为这套配置和技术买单。
还有人说,G7这么卖,靠的其实是中国制造业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底气。以前大伙多多少少都盼望着合资品牌,一说纯电豪华,非得“特斯拉”才落得台面。如今你看,国产纯电技术、整车做工、智能化水平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价格还要实惠不少。消费者的心态早就变了,从以前“买便宜的不体面”,到现在“为啥不理智点,花更少的钱用更好的功能”。小鹏G7的火,其实也是一种消费观的转向。
不否认,小鹏这波宣传做得也利索。什么“8月13日,交付超过一万台”、“Ultra版订单占一半”,听着特有成就感。这年头,大家买啥都爱看个“热销榜”,仿佛别人买了自己才能放心。企业懂你要啥,天天给你推“销量第一”的标签。可老百姓心思也细,一听销量好,潜意识里觉得车不会差,但也得防着点水分,行业内卷得这么厉害,第一第二只是周期性换人罢了。
抽丝剥茧来看,小鹏G7爆红的原因归根结底离不开“性价比”三字。20万-25万这个区间,既不像高端那么可望不可即,又比10来万的车多了智能感和配置细节,都市家庭想升级换代,或者年轻人想尝鲜图个新鲜,最容易心动的是这档。小鹏这步棋,算是踩对了节奏。配置给够,外形不拉胯,价格相对合理,充电够快,心理防线一守住,哪怕以前没有什么名气,现在靠这一步一步堆热度也就起飞了。
当然,销量好≠口碑永远好。纯电的烦恼,三年以后才是真正考验。比方说电池容量虚标没有?冬天里掉电厉害不厉害?屏幕系统升个级会不会卡死重启?售后反应慢不慢?小毛病一多,互联网一曝光,今天的热卖明天也能变成段子素材。“新势力三年保值率谁最高”要么是笑谈要么就是行业黑天鹅。小鹏G7如果想站得久,光靠一波销量高潮还远远不够,必须修炼到内里,敢打敢拼敢担责。
到最后想问一句:“现在花20多万买SUV,你最看重啥?”有人说看续航,有人图智能系统,有人要空间大,有人还想安全性能样样齐全。但很显然,这一轮国产新能源军火库里堆的,不再是单纯跑得快、拉得多、看着唬人,而是“少花钱多办事,面面俱到还整体不拉胯”。小鹏G7成了8月同级境里头的佼佼者,说白了就是拼在了用户需求的“平均线”上——真没有决定性的黑科技壁垒,也没有价格“吊打”对手的压倒性优势,可它就是顺应了这一波主流心理:怕掉队,怕花冤枉钱,怕上车就过时。
未来的路还长,很难有一辆车能全年无休锁死榜首,但小鹏G7这两步告诉咱们,谁最会捕捉当下用户心思,谁就能活得比别人滋润。当硬件边际收益越来越低,情绪价值和品牌信任就变得更关键,“你给我一堆参数,我给你一次消费信心”,这个买卖还能做大。如果你问,下一辆买小鹏靠谱吗?我的回答是:市场说了算,用户说了算,至于明年谁会第一,那还真是另一番江湖新故事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