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牌混动神话破灭 纯电终局悄然定盘
比亚迪插混暴跌22%! 七月销量数据如惊雷炸响。曾被视为“完美过渡”的绿牌混动,一夜跌下神坛。
而蔚来乐道L90三天狂销1976辆,岚图Free+携华为智驾六天斩获2万订单。市场天平,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倒向纯电。
一、混动失宠:过渡使命的残酷终结
“可油可电”的遮羞布被撕开。消费者猛然惊醒——
续航虚标:比亚迪秦PLUS等插混车型WLTC纯电续航不足50公里,甚至不如高端电单车。充电焦虑未解,油箱反倒成了技术落后的遮羞布。
成本陷阱:插混车溢价2-5万,需8年省油才能回本,而中国车主平均换车周期仅6.3年。更致命的是,二手残值率暴跌40%,如老款凯美瑞双擎四年残值仅15万。
政策绞杀:北上广深等城将插混归入燃油车阵营,绿牌特权沦为废纸。路权、免购置税等红利烟消云散。
车企的背叛更显讽刺。长城穆峰高喊“打死不做增程”;曾靠增程赚钱的理想,却将资源砸向纯电i8。过渡技术?不过是车企转型的垫脚石。
二、纯电上桌:技术革命与需求觉醒
充电桩数量两年翻倍,中国车桩比从3:1骤降至2.45: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覆盖率突破90%——里程焦虑已成伪命题。
技术迭代按下快进键:
800V高压平台(小米SU7为代表)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彻底重构补能逻辑。
固态电池量产前夕,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续航跨入1000公里时代。
智驾系统碾压油车:华为乾崑ADS 4.0、蔚来无图NOA,将城市道路变为自动驾驶试验场。
消费者用脚投票。2025上半年:
车型
销量(万辆)
同比增幅
纯电车
441.5
+46.2%
插混车
252.1
+31.2%
数据来源:
纯电销量近乎插混两倍,渗透率61.4%的压倒性优势,宣告胜负已分。
三、市场裂变:纯电的“全阶层革命”
高端市场:小米SU7以2.78秒破百、激光雷达+Orin芯片的组合,硬撼特斯拉Model Y;
下沉市场:五菱宏光MINIEV凭3.58万极致低价,单周销量破7000台;
中坚战场:吉利星愿以6.58万起售价+银河OS智能座舱,半年狂卖16.4万辆。
消费群体彻底重构:
年轻人要科技感,不要“油电两套古董系统”;
家庭用户算经济账:纯电每公里电费0.1元,插混油电双修仍要0.3元;
政策制定者看得更远:欧阳明高预测,2035年纯电将占新能源市场70%份额。
四、海外迷局:混动的最后避风港?
插混的棺材板,竟被出口数据撬开一道缝:
2025上半年插混出口暴涨177%,纯电出口仅增17%;
欧盟对中国纯电加征关税,却对插混网开一面——技术代差成就了喘息之机。
但这救不了命。崔东树直言:插混出口高增长源于海外充电基建滞后,一旦中国超充标准出海,壁垒瞬间崩塌。
结语:别为过渡技术买单
当车企集体调转枪口,当充电桩覆盖城乡每个角落,当政策彻底倒向纯电——
混动车的葬礼,早已暗中筹备多年。
消费者该怎么做?
短期:三四线城市充电薄弱区,插混尚可苟活;
长期:押注固态电池与800V平台车型,保值率差超30%;
警惕:车企清仓混动库存的折扣陷阱,维修成本比纯电高18%。
车企该如何转身?
学蔚来,别学长城。用华为智驾、鸿蒙座舱打造技术护城河,而非在过渡技术的泥潭中垂死挣扎。
历史从不为中间派颁奖。
混动是桥梁,纯电才是彼岸。
当桥上车流稀疏,彼岸灯火通明——
你还要在桥上徘徊多久?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