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理想华为联手加持,“老旧”增程式竟成市场香饽饽!
逆袭时刻。增程式。这个曾经被无数人嘲笑“技术落后”的动力方案。正在2025年的中国车市上演惊天反转。
曾几何时。它被贴上这些标签——过渡方案。不够纯粹。甚至“早晚被淘汰”。但如今。它成了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理想凭借增程卖出50.45万辆。问界靠华为赋能实现38.63万辆。零跑更以100%增速冲到30万辆。反差强烈的是。坚持纯电的蔚来。七年亏损超1000亿元。而理想已连续8个季度盈利。成为最会赚钱的新势力。
为什么?
答案或许比你想象的更现实。
不是技术突然突破。也并非政策倾斜。核心只有两个字:成本。
增程式结构简单。电池容量小。技术门槛低。这意味着什么?车企可以快速量产。消费者可以用更低价格买到更长续航。比如刚发布的智界R7。增程版比纯电便宜1万。续航还多200公里。这太直白了。太现实了。
你想想。城市通勤200公里纯电续航足够。长途高速增程器无缝介入。没有焦虑。没有妥协。价格还更便宜。谁能拒绝?
更何况。对车企而言。它简直就是“利润救星”。不需要堆叠大量电池。不受锂价波动剧烈影响。毛利率更好控制。就连东安的增程器。都已经可以现成采购。模块化组装。这才是为什么——小鹏发布了鲲鹏增程系统。极氪推出融合动力。智己宣布2025推出两款增程车。甚至大众、通用、日产、现代。这些曾经不屑的合资巨头。也悄悄布局了增程路线。
从质疑到理解。从理解到拥抱。整个行业只用了三年。
但这真的是技术胜利吗?或许不全是。
它更像一场——关于适应当下的理性妥协。增程未必最先进。但它目前最契合大多数用户的实际需求。它用“足够用”的逻辑。击穿了纯电的续航焦虑。打透了插混的复杂结构。用便宜和实用。赢得了市场。
所以你说它落后?但销量证明了一切。你说它过渡?但可能这个过渡期会比想象中长很多。当所有车企都在卷智能、卷超充、卷800V的时候。增程用最朴素的方式。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人们想要电车的体验。又不愿接受续航的局限。
而理想和华为。恰好把这种朴素方案。做成了爆款。
现在再看。到底是谁落后?是坚持单一纯电路线却持续巨亏的车企?还是拥抱现实需求快速迭代的品牌?答案已经写在销量里。写在财报里。写在马路上越来越多的增程车里。
时代会继续向前。固态电池会来。超充网络会普及。但至少在这一刻。增程用它的现实主义。赢得了市场的话语权。这或许不是技术的胜利。但一定是用户选择的胜利。
你说。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