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宝马集团始终引领潮流。从1969年的1602
Electric电动版、1991年的E1等早期探索车型,到2013年推出i3和i8正式涉足电动车领域,宝马对电动化的追求不可谓不早。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宝马以“新世代”项目开启了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布局。这一承载着宝马品牌核心发展愿景的项目,绝非简单的车型迭代,而是从底层架构到产品矩阵、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策略的全方位变革。
在“新世代”产品即将于几个月后全球亮相之际,我们专门和宝马新世代产品线负责人Mike Reichelt博士聊了聊,他向我们揭开了新世代面纱的一角,让我们提前了解了部分关于新世代产品的战略思考和技术细节。
“新世代”:定义宝马未来十年的核心架构
自4年前启动以来,Mike Reichelt博士一直是新世代项目的全程主导负责人。说他是“新世代之父”一点也不为过。他首先向我们强调:“新世代并非是指某一款特定车型,而是承载着宝马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架构,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宝马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用户体验”。
经过4年的全面开发,首款新世代车型已经进入到了最终测试阶段,预计年底将正式发布,并率先在匈牙利工厂实现量产。博士还专门告诉我们,“首款中国专属的新世代车型会深度定制——这不仅体现在空间优化上,更在智能化、数字化体验与服务生态领域实现了本土化深度适配,功能与性能均将超越现有产品序列”。这彰显了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与深刻理解。
后续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推出将呈现“高频次、高密度”的节奏。未来两年内,将有6款车型陆续上市,覆盖从SUV到轿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同时,新世代平台所搭载的第六代电驱系统、革命性智能人机交互及全新设计语言,将逐步渗透至宝马全系车型,推动整个产品矩阵的迭代升级。这意味着宝马将通过新世代项目,实现品牌技术的全面革新与产品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技术革新:第六代电驱系统的突破
第六代电驱系统是“新世代”项目的核心技术亮点之一。对于此,博士向我们讲了三点优势:
首先是采用大圆柱电芯。这一方案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等多维度关键指标上,均能满足宝马对于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极致追求,仅能量密度一项就提升了20%。这也是从方型电芯转向圆柱电芯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全新的“无模组”(Cell to Pack)设计理念。大圆柱电芯被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并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Pack
to Open
Body)技术,使电池包与车身结构融合为整体。这种全新结构设计理念,实现了电池包更薄、质量更轻、能量密度更高,给客户提供更大车内空间,带来了更优的空气动力学表现、更低车辆重心和更好的驾驶乐趣。不仅提升了技术选择的灵活度,还能适配多种不同车型的车身结构。
第三,第六代电驱系统在能效方面表现优异。通过降低能耗而非单纯扩大电池包,使纯电车辆续航里程增加30%,同时借助800伏高压平台,使充电速度提升30%。
除了技术层面的优势,在电池安全方面,宝马同样不遗余力。面对电动汽车电池着火事故频发的现状及2026年国内将实施的电池新国标,宝马通过改进电芯设计,采用更小的电芯以提升全生命周期和性能指标的安全性,确保产品完全符合相关标准。
“除了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外,我们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合作伙伴共创共赢,实现最优化的工业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博士说。
坚持与灵活:“超级大脑”背后的哲学
宝马汽车一向是终极驾驶机器,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也是如此。然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马力易得——一味地加大马力很难构成各个品牌,各个车型之间差异化的因素;但驾趣难寻——想要获得精准的操控,依旧需要对电动车的深入理解及深厚的动态调校功力。对于此,宝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
博士告诉我们,宝马首创的“驾控超级大脑”,结合首次应用的自研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以及快速响应,在一毫秒之内让你的驾驶动作能够传导到车轮上。“这就是终极驾驶机器,纯粹驾驶乐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一方面更加的精准,更加的动态。另一方面,更加的便捷,更加的舒适”,博士说。“还有一点,在绝大多数日常用车场景,无需依赖传统机械制动,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可以让你完全停稳”,他补充到。
除了对驾控的坚持,我们还通过电子电气架构,看到了宝马的灵活。实际上,在域控制方面,宝马并非仅有一个驾控超级大脑,而是有四个。这四个“超级大脑”各司其职。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的域控系统的趋势是集成式,也就是将多个域控制器合而为一,形成单独的中央处理器。那么,宝马做出四个“超级大脑”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博士对我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他说:“从功能角度来看,虽然可以合并一些功能相似的模块,但有些模块涉及控制动态性能、能量回收以及车身架构等关键功能。还有一些模块则专注于辅助驾驶和安全性,这些软件的升级频率通常要快得多。我们不希望因为升级ADAS而不得不对所有模块进行同步升级,而是希望设置多个超级大脑,以保持升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数字化方面,许多应用来自第三方,技术的变迁和迭代非常快。我们希望这些控制单元能够独立升级,而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整车的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何在实现功能集成的同时,尽量减小升级对车辆整体的影响,确保每个模块可以单独升级,而不干扰其他部分”。
通过这种设计,宝马既实现了功能集成,又保持了升级的灵活性,避免因某一功能升级影响整车其他模块,确保车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适应技术的快速变迁。既坚持、又灵活,从电子电气架构上也可以体会到宝马的哲学。
首推中型车:新世代的信心与决心
目前我们已经了解到,宝马新世代的首发车型将会是X3级别的中型SUV,后续3系级别的中型轿车会紧随其后。选择竞争最激烈、同时又最能代表宝马品牌精神的车型作为首发,风险不可谓不大。
对于这样的决定,博士向我们诉说了其中的原因:“这是一个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对我们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能够充分展示我们的能力”。
这里就要提到新世代的由来。1962年诞生的1500及其后续车型被统称为Die NEUE KLASSE,即‘新世代’。其中经典之作2002车型更是第一代3系前身。
“今天我们推出新世代车型,我们希望在这个级别——尤其是在中型SUV市场——能够直接切入竞争,直面竞争对手。无论是对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来说,这个细分市场的销量都很大。同时,3系一直是宝马品牌的核心,我们要再开启一个新世代就需要从核心入手,因为它恰恰能够定义宝马品牌的主张”,博士继续说道。
热爱竞争:新世代车型为中国做好了准备
目前,国内电动车市场已经卷出天际。为了活下去,国内汽车厂商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看家本领。那么,宝马和新世代该如何直面中国市场的竞争呢?
博士对此的回答非常笃定:“中国不仅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更是塑造技术趋势的重要市场。在数字化、座椅、舒适性等各个方面的配置上,中国市场都处于引领地位。宝马一直热爱竞争,竞争能够促使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技术,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在中国市场,数字化、自动驾驶以及电机技术正在快速演进,因此我们希望在整车设计中做好准备,迎接技术的快速变迁,确保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快速更新”。
其实,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布局,不仅是为中国市场服务,更是为全球市场研发。比如宝马在中国的软件公司宝马诚迈,不仅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具备本土特色和个性化的数字产品,还面向全球开展数字化研发工作。此外,宝马在中国开发的电芯技术也将应用于全球新世代车型。“我们希望在中国这个技术迭代最快、变化最快的市场,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开发,因为很多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中国是最快的”,博士说。
结语:
宝马“新世代”项目是其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的一次全方位战略升级。中国市场在宝马“新世代”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技术创新、驾驶乐趣传承、安全性能坚守以及本土化市场深耕,宝马不仅在重塑自身品牌形象,更试图在竞争激烈的豪华电动车市场中开辟新的赛道,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新世代”车型的逐步推出,宝马的未来蓝图也会越来越清晰。一场豪华电动车市场的变革已悄然拉开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