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提到丰田车,脑子里最先想到的,十有八九就是“省油”这两个字。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就像说到冰箱就想起制冷,说到空调就想起凉快一样,成了丰田一个撕不掉的标签。
很多人买丰田,就是冲着它能比别的车少跑几趟加油站,一年下来能省下点实实在在的钱。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看得再深入一些,就会发现,如果一个能在全世界每年卖出一千多万辆车的庞大企业,它的看家本领仅仅是省油,那也太小看这个工业巨头了。
实际上,“省油”可能只是丰田端上桌的一道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都藏在后面,而且每一道都比省油这事儿要“硬核”得多。
首先,我们来聊一个平时开车感觉不到,但关键时刻却能决定生死的事情——安全。
现在的新车,宣传上都会说自己安全,各种碰撞测试成绩也都是五星好评,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纸面上的数据和真实世界里的事故,有时候是两码事。
你如果去和那些干了几十年的修车老师傅或者处理事故的一线人员聊聊,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他们见过太多在事故中被撞得严重变形的车,有些车看着挺结实,一碰撞,整个车架都散了,驾驶室被挤压得不成样子,对车里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危险。
而他们对丰田车的一个普遍印象是,这车很“倔”。
它可能在事故中被撞得面目全非,车头、车尾可能都烂了,但它的主车身骨架,尤其是围绕着乘客的那个“驾驶舱”部分,往往能保持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
这意味着,车门不容易卡死,车顶和车柱不容易塌陷,能为车内人员保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
这种设计理念,丰田称之为GOA车身。
它的核心思路不是让车硬得像块钢板,撞不坏,而是在发生碰撞时,通过车身前后的溃缩结构,像海绵吸水一样,有计划地吸收和分散掉巨大的冲击能量,同时拼尽全力保护中间的驾驶舱部分。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的功夫,平时你花钱也买不到任何舒适和娱乐体验,可一旦意外发生,这份“固执”可能就是一道生命的保障。
跟这个比起来,每年省下的那点油钱,分量就显得轻多了。
说完了对人的保护,我们再来看看丰田是如何打造和保护它这个庞大的汽车王国的。
这就得提到它那套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感到头疼,甚至有些绝望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了。
这个体系有个名字,叫“丰田生产方式”,简称TPS。
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就是把精打细算和高效运作发挥到了极致。
打个比方,我们普通人过日子,可能会在家里囤点米、囤点油,以备不时之需。
很多工厂也是这样,仓库里堆满了各种零部件,生怕生产线停工。
但丰田不这么干,它追求的是“零库存”。
它的供应商必须像上了弦的闹钟一样精准,在生产线上需要某个零件前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才把不多不少正好的零件送到工人的手边。
整个生产链条上,几乎没有一个零件是在“闲置”状态下等待的。
这背后需要多么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协同能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更厉害的是它的“零件通用化”策略。
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玩的乐高积木,虽然能搭出汽车、房子、飞船等各种不同的东西,但很多基础的积木块都是通用的。
丰田也是这么造车的。
你开的卡罗拉上的某个零件,可能也用在汉兰达上;凯美瑞的某个动力系统,可能稍加调整就装在了另一款SUV上。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巨大的:第一,研发成本大大降低,因为很多技术都是成熟的,不需要从零开始;第二,采购成本低,因为同一个零件一次性采购几百万个,价格自然能压到最低;第三,质量非常稳定,因为这些零件和技术组合已经在全球上千万辆车上得到了反复验证,哪里有毛病早就改好了。
这套打法,让丰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拥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和盈利能力。
最能证明这套体系有多厉害的一个例子,就是丰田敢把它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放到大家印象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印度去生产。
一开始,全世界的同行都等着看笑话。
结果,从印度工厂生产出来的雷克萨斯,在全球市场上的品质反馈和在日本本土生产的几乎没有差别。
这就证明了丰田的强大,不在于某一个地方的“工匠精神”,而在于它建立了一套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标准化、高质量生产体系。
这才是它每年能稳定产销千万辆汽车,并且利润丰厚的真正基石。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新能源领域。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电动汽车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超快充电,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
相比之下,丰田在纯电动车方面的动作,看起来似乎慢了一些,还在坚持它的油电混动技术。
很多人因此嘲笑丰田,说它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了。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当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电池技术上时,丰田其实在另一条赛道上,悄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这条赛道就是氢燃料电池技术。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丰田在全球范围内持有的氢能源相关专利数量,是所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形成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丰田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它认为,纯电动可能只是未来能源形式的一种,但不一定是唯一的终点。
氢能源汽车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加氢就像加油一样快,三五分钟就能加满,续航里程很长,而且排放物只有水,非常环保。
对于长途运输、重型卡车这些领域来说,氢能源的优势比纯电动要明显得多。
丰田并不是不做电动化,它的油电混动技术本身就是电动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只是在用更长远的眼光布局未来。
它在赌,当纯电动车的技术瓶颈,比如冬季续航打折、充电时间长、电池长期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时,大家可能会重新审视氢能源这条路。
到那个时候,丰多早已在这条路上严阵以待了。
所以你看,丰田的优势远不止省油那么简单。
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
最底层,是对生命安全的敬畏和深入骨髓的结构设计;中间层,是那套精益求精、效率惊人的生产制造体系;最顶层,则是对未来能源路线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省油,只是这个庞大体系运作下来,自然而然产生的一个结果,一个最容易被大家看到和理解的优点。
而支撑着这个优点的,是那些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正决定了一家企业能走多远、多稳的深层实力。
这也正是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