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开始对中国动力电池下狠手了。这次他们不仅堵门,还直接点名中国电池企业,一下子把气氛拉满。中国动力电池,明明原材料有70%还得看别人脸色,这会儿却成了美国的“心头大患”?到底谁更被谁掐着脖子?这背后的门道,远比你以为的复杂。
【事件经过】
事情的开头,其实挺戏剧。2022年,美国国会就搞了个《通胀削减法案》。里面明着规定:以后要是电动车用的电池,是“受关注的外国实体”造的,美国就不让你拿补贴。说白了,就是直接把中国电池卡在门外了。
可美国不满足,2024年6月又来一招。这次他们整了个新花样:《脱离外国敌对电池依赖法》。直接点名说,美国国土安全部以后不许再用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这些中国公司的电池。前脚还只是打补贴的主意,后脚直接拉黑名单。招招都奔着中国动力电池来的。
美国这一大波操作,表面看是怕被中国卡住脖子。可实际上,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中国自己还得进口一大堆。锂矿这玩意儿,全球储量最多的是南美和澳大利亚。中国本土储量不算头部,得靠人家供货。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七成都靠进口,把命门交在别人手里。
虽然原材料靠进口,但中国在锂盐这些原材料的加工上,玩得风生水起。澳洲和南美把矿石运过来,中国工厂哗哗一通操作,最后锂盐产品大批量出口,全世界谁都得用。中国把原材料“加好料”再卖出去,这一手反客为主,玩得溜。
中国企业也不傻,早早到海外投资锂矿。大公司不是在南美入股,就是在非洲签合同。镍、钴这些稀有金属,中国也在一点点布局。上下游都在补短板,慢慢把主动权抢过来。
说回电池技术,中国这些年进步特别快。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特斯拉的4680,大家都在赛道上狂奔。比亚迪刀片电池安全性高,成本低,被不少车企盯上。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空间利用率更高。特斯拉的4680电池也挺牛,但大规模量产还没中国这边顺溜。
中国厂商在能量密度、快充技术上突飞猛进。2023年,宁德时代搞出了神行超充,4C充电很快就能满。极氪那年也放出金砖电池,4.5C充电速度。
比亚迪没闲着,2024年给U7上新一代刀片电池,充电倍率直接冲到5.5C。连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这些新技术,中国企业都没落下,研发节奏相当快。
这些年,中国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也让人服气。原材料、生产线、供应链,搭得像铁桶一样严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早就不是靠几项专利吃饭。
真正厉害的是海量订单背后的大规模制造能力。海外车企像特斯拉、宝马,也都和中国电池公司合作。中国工厂的产能跟得上,质量还能保证。别的国家想临时抄作业,没那么简单。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火爆,直接带动电池厂疯狂扩产。市场需求越大,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企业就越能活下来。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年就是这么跑出来的。大批工厂,庞大供应链,市场风险都扛得住。
美国这次一系列操作,搞得像清朝关门那会儿。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反倒成了全球抢手货。德国大众和国轩高科玩合作,想2030年换成中国标准电芯。丰田也要引进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宁德时代更是把工厂开到全世界。
中国动力电池从2004年比亚迪发布ET概念车开始,二十年摸爬滚打,如今站在了全球“食物链”顶端。科研人员、企业家一个接一个接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锂电池技术,中国企业这时候刚好赶上风口。
现在,全球每10辆电动车,6辆用的都是中国电池。美国越想卡脖子,越打乱自己的节奏。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越混越开,不再是单纯靠市场,而是靠实力说话。锂电池已经成了全人类的日常,没法绕开谁。
美国想靠技术封锁中国?现实是,中国动力电池靠制造能力、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硬生生把全球市场拿下不少。比“封锁”更狠的,是让别人离不开自己。中国动力电池就是这样,越被针对,越被需要。
有网友吐槽,美国这波操作真像“自断胳膊”,明明自己电池技术还没跟上,非得把中国厂商往外赶,到时候只能干着急。
有人说,中国动力电池现在牛得很,全球车企谁不用中国货,谁就被市场淘汰。美国再怎么折腾,还是得回头来求中国供货。
还有网友打趣:美国不让国土安全部用中国电池,说得好像自己能造出来一样。最后还不是得靠中国货撑场面。
有网友觉得,这事儿闹大了就是双输。美国没了中国电池,电动车成本飙升,消费者买不起车。中国电池厂少了订单,肯定也有点肉疼,但大市场在,怕啥?
有网友留言,原材料靠进口,但中国加工能力强,产品卖全球。美国要真断供锂矿,谁都得倒霉,没谁能独善其身。
还有人笑称,动力电池产业链就像一锅大杂烩,谁都想捞一勺。美国想自己煮,结果发现没锅没勺,全靠中国送菜。
有网友调侃,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都来“抄作业”,合资合作搞得飞起。美国要是真坚持封锁,最后只会被市场边缘化。
有人感慨,中国动力电池这几年真是逆风翻盘。以前看人脸色,现在全球都得看中国工厂的脾气。
有网友说,美国这套“卡脖子”剧本玩不转中国。以前芯片能掐住,现在电池反而被中国拿捏住命门,天道轮回。
还有人用段子说,电池这玩意儿,谁用谁知道。美国要是真跟中国彻底闹掰,电动车直接半身不遂。
有网友留言,别管美国怎么闹腾,中国动力电池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门槛高得很。想临时抱佛脚,门儿都没有。
也有网友表示,企业搞技术、国家搞布局,双管齐下,才有今天的局面。美国再怎么卡,也挡不住中国电池继续扩张。
还有人说,市场经济归市场经济,谁技术好谁说了算。美国爱咋咋地,中国动力电池接着出海。
有网友调侃,美国再搞新法案,不如自己先把生产线搭起来,别光喊口号。到时候车卖不出去,别赖中国。
有网友,动力电池这场仗,拼的不光是技术,更是制造能力和产业链。中国全都抓在手里,谁还怕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