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骑摩托车的朋友来说,冬天和长途骑行总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扰,那就是迎面而来的风。
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或者高速行驶的时候,持续不断的风吹在身上,不仅体感寒冷,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身体疲劳,甚至影响骑行的专注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车友会选择一个看似简单直接的办法:给自己的摩托车换一个加高或者加大的风挡。
从商家的宣传和一些车友的分享来看,这块透明的板子似乎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神器,能挡风、挡雨、挡沙尘,极大地提升骑行舒适度。
然而,一个看似简单的改装,背后却牵涉到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骑行安全问题。
这块风挡,在提供温暖舒适的同时,是否也埋下了一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安全隐患呢?
我们先来看看加高风挡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受到众多摩托车爱好者青睐的原因。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保暖和舒适。
根据一些实际测试数据显示,一块设计合理的加高风挡,可以将骑手胸部位置的风速从每小时50公里降低到每小时15公里左右。
这个变化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能让骑手的体感温度直接提升大约8摄氏度。
在寒冷的冬季,这8度的差异足以让骑行从一种煎熬变成一种享受。
有位车友曾分享他在长白山地区冬季骑行的经历,当时车队遭遇大雪,很多队友因为风挡上积雪、头盔面罩结冰而导致视线受阻,不得不停车清理。
而他因为车辆加装了一块尺寸合适的加高风挡,风雪被气流有效地引导到了身体两侧,头盔面罩始终保持清洁,整个行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都得到了保障。
除了防风防寒,在特定环境下,高风挡的防护能力也相当出色。
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多风沙的路段骑行,它能够阻挡掉绝大部分迎面而来的沙粒,避免骑手“吃土”。
在雨天,只要风挡的倾斜角度设计得当,通常大于25度,就能将大部分雨水导流开,显著减少打在身体和头盔上的雨量,从而保持更好的视野和身体干爽。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在享受高风挡带来的舒适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而这些风险往往是商家不会主动告知的。
最危险、也是最让骑手们心有余悸的,就是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可能出现的稳定性问题。
一位车友为自己的街车更换了一块58厘米高的风挡后,在高速公路上以110公里的时速巡航时,突然遭遇一阵侧向强风。
据他回忆,就在那一瞬间,车把开始不受控制地高频率剧烈摆动,车头左右摇晃,感觉整台车随时都要失控。
这种现象在摩托车领域被称为“死亡摇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究其原因,正是这块过高的风挡改变了整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风挡的迎风面积增大,导致车辆的风阻中心点被显著抬高。
在高速行驶时,巨大的风力作用在这个高点上,会产生一股向上的升力,这股力量会削弱前轮的下压力,导致前轮与地面的附着力降低。
当遇到侧风或者路面不平整的扰动时,抓地力不足的前轮就极易出现失控的摆动。
除了这种极端情况,加高风挡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是车辆性能的下降和油耗的增加。
更大的迎风面积意味着更大的空气阻力,这会直接导致摩托车的极速下降大约8%到15%,并且在超车时会感觉动力响应变慢。
为了克服更大的阻力,发动机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百公里油耗通常会增加0.5到1.2升,这对于长途骑行来说,无疑会缩短续航里程。
其次,风挡后面会形成一片复杂的涡流区,这片区域的气流非常不稳定,会导致后视镜视野内的影像产生抖动和模糊,缩小有效视野范围约30%,给并线和观察后方情况带来安全隐患。
再者,一些品质不过关的风挡或者支架,在长时间的高速骑行中,会因为持续的共振而产生金属疲劳,存在断裂的风险。
试想一下,在高速行驶中断裂的风挡碎片,对于骑手来说是多么危险的存在。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使用加高风挡了呢?
并非如此,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确定一个“黄金高度”。
经过大量实践和测试,得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参考标准:在正常的骑行坐姿下,眼睛平视前方,风挡的顶端边缘应该低于骑手的水平视线大约5厘米左右。
这个高度既能让大部分气流从头盔上方掠过,避免风直吹面部和胸口,又能让骑手在需要时,能毫不费力地越过风挡看到远方的路况。
如果风挡过高,完全遮挡住视线,虽然挡风效果更好,但在雨天或者起雾时,风挡上的水珠和雾气会严重影响视野,反而更加危险。
针对不同车型,理想的高度也有所区别。
例如,骑行姿势比较直立的拉力车(ADV),风挡可以适当高一些,顶端与视线平齐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通常需要配合风挡上方的扰流板来优化气流。
而对于美式巡航车,由于坐姿较低,风挡高度也应相应降低。
但这里有一条必须遵守的安全底线:风挡的高度绝对不应超过骑手的锁骨位置。
一旦超过这个高度,骑手的上半身和风挡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整体受风面,在遭遇横风时,整个人就像一面船帆,车辆被风推动的效应会急剧增强,失控的概率会成倍增加。
在材质选择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风挡材质是聚碳酸酯(PC)和丙烯酸(亚克力)。
强烈推荐选择PC材质的风挡,虽然成本要高出约30%,但其抗冲击性能是亚克力的200倍以上,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不容易碎裂成锋利的碎片,安全性要高得多。
厚度方面,3毫米以下的风挡在高速时容易产生共振,而超过4毫米的风挡则会过重,增加车头的负担,影响操控灵活性。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在某些特定的骑行场景下,加装高风挡是绝对不被推荐的。
比如在非铺装路面或者林道中骑行,路边的树枝很可能会挂到或撞击风挡,导致其破裂,对骑手造成伤害。
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PC材质也会变脆,抗冲击能力大幅下降。
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大排量仿赛(跑车),其本身的气动外形经过精密计算,加装任何破坏气流平衡的高风挡,都可能在超高速时产生巨大的前轮升力,严重削弱抓地力,带来致命风险。
总而言之,加装风挡并非一个简单的“怕冷就加高”的选择,它是一项需要结合身高、车型、使用场景和材质进行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
真正的骑行安全与舒适,来源于对车辆特性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合理的改装,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单一的舒适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