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头羊,它的海洋网已经一年没宣布推出新车,这在变化多端的汽车市场中简直有点“不正常”。就在大家等得心急如焚的时候,比亚迪突然发了个问卷,问车迷们到底希望看到什么新车。乍一听,这好像是对用户需求的贴心问询,但是很多人不禁皱眉:难道比亚迪自己心里没数了吗?而这背后,又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比亚迪的MPV,到底该叫什么,该怎么推?
先来说说这次的争议。比亚迪海洋网打算推出一款MPV,但有个问题,他们打算将它归入“海豹”系列,你一听是不是有点不对劲?海豹可是一款强调年轻运动化设计的轿跑车型,怎么都和MPV不搭边吧?果不其然,网友纷纷炸锅:“MPV不应该叫海豹,海豹是跑的,MPV可以考虑叫海鲸,更符合逻辑!”从名字到定位,再到车型路线,争议瞬间硬核化。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名字代表着品牌形象,它既关乎用户接受度,也直接影响销售。
这边网友争论不休,那边官方强调说这是“基于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但你发现没有?张卓发的问卷其实也说明,比亚迪有点没主意了。究竟是命名策略错位,还是比亚迪内部对海洋网的方向开始动摇?吊足胃口之后,这场MPV选题的风波愈演愈烈。
我们先来扒一扒这辆车的来头。要说想推出的这款MPV,比亚迪其实已经掌握了一张“王牌”——出口版M6。别看它没在国内露脸,可是在东南亚市场,它早就火了。2024年上半年,这款简单实用的MPV卖出了近1.8万辆,而光是六月就卖了5千多辆。整车长达4.7米,轴距达到2.8米,重量在2吨3到2吨4之间,不管是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还是座位灵活度,这款车都表现得相当不赖。
关键是,海外的M6单纯实用。它没搞那些花哨的配置,一应俱全的六七座家庭空间加上性价比极高的价格,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都能圈一波粉丝。但这个“接地气”的新车,为什么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来看国内情况。比亚迪的王朝网现在卖的全是二十万以上的高端车,比如夏、腾势D9和仰望U8,这些车动辄带航空座椅、电动滑门、豪华内饰,怎么看都是奔着高端市场去的。然而很多普通家庭根本用不上这些配置,家用车到底需不需要激光雷达?第二排是否必须配航空座椅?答案显而易见,我们需要的就是实用的七座车,可以接送孩子、带父母踏踏实实出行的车。
表面上所有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比亚迪海洋网专注高端市场,根本不需要再往低端价格区间下沉,毕竟低价位市场早有五菱凯捷和东风风行占据,而比亚迪的品牌形象显然不适合和这些“廉价车”掺和。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市场反响吧。五菱凯捷虽然便宜,但智能化水平几乎为零,东风风行虽然主打经济实惠,但外观和配置方面根本谈不上亮眼。消费者真的没有选择了吗?很显然,这是市场的“假性平静”。比亚迪品牌已经被大家默认是“中高端”的代表,似乎这反而成了它不敢推出更亲民车型的障碍,换句话说,消费者要的,是有颜值、有品质,价格还能接受的家用车。
这个问题,就好比在街边有三家餐馆,两家主打平价中餐,第三家是星级西餐厅,你跟家人只是想吃一顿既好吃又实惠的饭菜,但无论如何都不太会走进那个西餐厅,因为它不属于“日常”的选项。比亚迪的担忧,说到底就是怕让“高端品牌消费体验”的光环随之一落千丈。
故事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就在大家以为比亚迪已经对15万以内的市场“不感兴趣”时,一个惊天反转来了——其实他们手里早就握着一张能打的牌,那就是海外市场的M6!这款车不光现成,市场反响还特别好,只要稍微调整下配置,不太难直接搬到国内市场。比如砍掉那些被视为“不必要”的豪华内饰,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为这辆车手动调低门槛,让它成为更接地气的车款。
真正的矛盾在海洋网内部的定位问题上爆发了。海洋网一直傍着“理性科技”和“新潮酷炫”的路线走,可如果M6来了,乍一看好像和这个品牌调性有点冲突。但从实用性来说,这绝对会解决无数中国家庭的购车痛点:价格没那么吓人,空间还够宽敞,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火药味就在这里集中爆发:会不会因此损害品牌形象?或者说,这样一辆实用得不像“比亚迪”的车,到底能不能成比亚迪的“新宠”?有网友提议:简单干脆别打着“商务”的标签,就走家用市场,又接地气又有新亮点。只要肯大胆尝试,说不定这车真能像M6在东南亚市场那样抢到风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事真的那么简单吗?比亚迪不行动背后还有更大的原因——这辆车如果拆除掉豪华配置,配置成本压不下来怎么办?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成本动辄过万,加上利润本身有限,15万以下的区间真能塞下一款家庭MPV吗?很快,问题的另一面也被揭开:这才是最大的难点。
柴米油盐的家庭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分歧也越发明显。有网友认为,比亚迪不做是真的在保护自己,因为市场竞争已经激烈得不像样,比如五菱和东风都在10万以下的区间“疯狂内卷”,即便比亚迪推出类似的车,价格也难免吃亏。有的中产家庭则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更贵的车,而是性价比高,能带爸妈和孩子出门走走的工具车!”
各方的观点越来越尖锐,就连车友圈内也出现了对比亚迪策略的质疑:是担心放弃高端梦,还是压根没把家用MPV市场放在眼里?分歧愈演愈烈,和解似乎遥遥无期。
从目前的情况比亚迪确实难以在多线市场中理清策略。有人夸它多用心:注重品牌形象,市场决策稳健;也有人嘲它太“装”:被高端标签绑着,迟迟不敢进军更广大的中端消费市场。如果真的想连接普通家庭的需求,为什么不直接拿出M6呢?而这不正是用户期待已久的一种“回归本质”吗?与其说用户给比亚迪施加了多大的压力,不如调侃道:比亚迪是不是给自己设了个难以打破的高端门槛?
至于张卓的问卷,表面看是市场调研,实则也反映了比亚迪一系列内部纠结。道理谁都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这本经念得是不是太久了呢?真希望结果能像网友们调侃的那样:把M6国产,改名“海鲸”,砍掉那些看似华丽实则没大用的冗余配置,实打实抓住广大的家庭用户,用实用性和价格碾压市场。
如果比亚迪真的坚定高端路线,不愿意给普通家庭推出更亲民的车型,你还会考虑购买它的车吗?或者说,你认为品牌形象真的比用户需求更重要吗?欢迎来评论区聊聊,这到底是市场策略的高明,还是一种令人无奈的“顾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