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车展上,一辆挂着“iCARUR 03”标牌的方盒子电动车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

熟悉国内车市的人立刻认出,这分明是奇瑞旗下iCAR 03的换标版本。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而这一动作背后,藏着一个中国车企征战海外市场的无奈真相:商标抢注,竟成出海“拦路虎”。

iCAR V23的海外命名风波,揭开了国产车全球化布局的隐秘战场。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原本计划以“iCAR”品牌进入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却因商标归属权问题被迫改名“iCARUR”。

有业内人士爆料,类似纠纷在东南亚、欧洲市场屡见不鲜,某新势力品牌甚至因商标诉讼延迟上市三年。

更名后的首款车型iCAR V23,定价策略直接点燃消费者讨论热情。

国内10.98万元起的亲民价格,对比海外市场预测的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万元)售价,价差高达150%。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社交媒体上,一位在英留学生晒出当地经销商信息:“这个价格够买两辆MINI Cooper了,国产车凭什么? ”

深扒这款车的产品力,争议焦点集中在“方盒子造型”与“智能化配置”的平衡上。

4220mm车长塞进2735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竟比本田CR-V多出两指距离。

但取消传统仪表盘的设计,让习惯实体按键的欧美用户直呼“反人类”,油管博主实测时对着中控大屏连叹三声“Too crazy”。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动力系统的选择同样引发两极评价。

单电机版本180牛·米的扭矩,被德国媒体嘲讽“不如大众高尔夫强劲”。

然而马来西亚山路实测视频显示,双电机四驱版攀爬35度斜坡毫无压力,弹幕瞬间刷满“中国技术YYDS”。

最戏剧性的反转出现在续航测试环节。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英国汽车媒体《AutoCar》拿到工程样车,在10℃低温环境下跑出501公里实际续航,比官方数据还多3公里。

评论区炸出大量质疑:“中国人是不是偷偷研发了低温电池黑科技? ”

竞品对比的战场更是刀光剑影。

与比亚迪元PLUS相比,iCAR V23多出的外挂式储物箱被露营爱好者捧为“神器”。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但缺少热泵空调的配置,让北欧潜在买家集体打退堂鼓:“在奥斯陆冬天,这车怕是要变成移动冰柜。 ”

国内车主晒出的改装案例,意外成为海外讨论热点。

杭州玩家将“小书包”储物箱改造成移动咖啡吧,Instagram点赞破10万。

伦敦汽车改装展上,已有工作室推出专属越野套件,包含可拆卸车顶帐篷和防滚架,报价直接翻倍。

马来西亚路试曝光的质量问题,给火热讨论泼了盆冷水。

雨季测试中,侧开尾门密封条渗水视频点击量破百万,工程师连夜直播拆解改进工艺。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网友辣评:“防水设计还没广东拖鞋靠谱,这波反向营销我给满分。 ”

品牌更名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写市场格局。

“iCARUR”商标在澳大利亚遭抢注的传言四起,知情人士透露注册方疑似某日系品牌关联公司。

法律界人士分析,这场纠纷可能涉及《马德里协定》跨国商标战,诉讼成本或超千万元。

经销商渠道的博弈同样暗流涌动。

墨尔本某汽车集团要求单独建立展厅,拒绝与韩国电动车同台销售。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而曼彻斯特代理商提出“捆绑销售”方案:买一辆路虎卫士,可半价置换iCAR V23,被网友戏称为“殖民时代反转剧本”。

充电适配性成为技术争论焦点。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欧洲CCS2接口与国内GB/T标准的转换,被曝出存在5%的充电效率损耗。

慕尼黑工业大学实测数据显示,快充时中控屏出现过热降亮度问题,官方回应“属于软件BUG,月底OTA解决”。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碰撞测试评级悬念吊足胃口。

Euro NCAP提前泄露的25%偏置碰撞照片显示,A柱纹丝不动但气囊弹出延迟0.2秒。

国产电动车出海“被迫改名”?iCAR V23海外售价曝光-有驾

安全专家在线科普:“这延迟够安全带预紧器工作三次,但消费者只会记住‘气囊有问题’。 ”

二手车残值预测引发财经博主混战。

伦敦二手车商给出首年折价40%的评估,比同级电动车高出15个百分点。

证券分析师甩出数据反驳:“特斯拉Model 3同期折价47%,这定价策略明明更保值。 ”

用户画像的冲突暴露文化差异。

国内年轻群体追捧的悬浮式中央扶手箱,被英国用户投诉“挡住了牧羊犬上下车”。

产品经理连夜开会讨论:“能不能给狗设计个专属踏板? 宠物经济也是蓝海啊! ”

供应链成本的黑箱操作遭质疑。

澳大利亚媒体拆解发现,车载8155芯片竟然印着“2022年第52周”生产批次。

科技博主推算:“这库存芯片成本比现货低30%,难怪敢卖这个价。 ”

一场由更名引发的产业地震,正席卷全球汽车圈。

从吉隆坡到伦敦,从设计争议到技术博弈,每个细节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而这一切,仅仅是中国电动车出海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