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AiMOGA墨甲机器人和奇瑞汽车联合举办的“AiMOGA墨甲机器人首届中国市场招商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该招商会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首次面向全国招募人形机器人销售领域的商业合作伙伴,吸引了超3000家汽车经销商齐聚现场。
大会上,墨甲机器人团队全面展示了其首款人形机器人“墨茵”在汽车零售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汽车经销商们的认可,标志着墨甲机器人商业化模式正加速落地。那么我们可能很快就能在奇瑞的多个汽车经销点,看到该款人形机器人,渠道的优势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人形机器人来推销的汽车,你会心动吗?
▍奇瑞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
2022年,奇瑞洞察到了“汽车+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于彼时起便前瞻性启动相关技术储备与场景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进展加速,奇瑞也实现了快速蜕变。
2025年1月,奇瑞成立了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墨甲机器人)。作为奇瑞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拓展的战略性布局,墨甲机器人负责开展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等工作。
2025年3月,墨甲机器人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墨茵”正式亮相。该机器人拥有41个自由度与单手12自由度的灵巧手,能够完成复杂精细的类人操作;其仿人行走速度达到1m/s,可以利用五路传感器矩阵实现厘米级避障。此外,“墨茵”墨甲机器人秉持“核心技术复用+场景算法迭代”的研发理念,搭载了双核智能大脑,依托cheryGPT与Deepseek双大模型,从而实现多模态环境感知与专业知识精准问答。奇瑞将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来进行技术创新,持续优化算法和功能模块,以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
发布会现场,墨甲机器人还透露,“墨茵”已在马来西亚奇瑞4S店落地使用。
2025年4月,奇瑞汽车宣布已完成首批墨甲人形机器人220台的全球交付。此次商用交付使奇瑞成为了全球首个批量交付自研人形机器人的车企,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树立了新的商用标杆。
同时,有消息称墨甲机器人产品在海外已经开卖,已覆盖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东南亚、中东市场等。在定价方面,知情人称,每个国家的报价不同,有便宜点也有贵点的,综合来看的话大概范围在人民币30万左右(不含税价),但会有浮动,因涉及到定制化等考量。至于中国市场定价,其称内部还没定,要等9月发布会后才将公布。
从汽车制造到人形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奇瑞汽车在智能化转型上逐渐走在了前列。
面向未来,奇瑞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场景拓展路线:第一步,继续深耕汽车4S店场景,不断以算法升级优化服务细节,进一步提升销售转化效率;第二步,将成功经验复制推广至商超零售、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机器人的服务版图;第三步,最终进入家庭服务领域,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的智能助手。
从汽车销售场景拓展至商超、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再到家庭场景,奇瑞通过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为墨甲机器人一步步开拓市场空间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望实现服务机器人的普及化。
身为汽车巨头的奇瑞希望以墨甲机器人为平台,真正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加速推动其产品的落地应用。
▍汽车+人形机器人
奇瑞并非首个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已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除了奇瑞外,国内已有广汽、上汽、小鹏等车企通过自研、合作或投资等形式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车企选择入局人形机器人并非一味地追赶潮流,而是基于市场趋势与产业链优势做出的选择。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相关政策不断加码,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产业链上有高度的重合,不管是感知决策等前沿技术还是丝杠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车企都具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与独特的产业优势。
同时,车企在运营时培养起的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能够成为推动车企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力量。
举例来说,小鹏汽车目前已发布了PX5和Iron两款人形机器人,并宣布Iron将于2026年实现工业化量产;广汽汽车则于2024年底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GoMate,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整机的小批量生产。
技术固然是衡量车企的标准之一,但下一步如何实现量产并推动商业化落地,将成为车企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必须经历的考验。
在应用场景上,将人形机器人真正放到展厅成为推销员无疑是一种创新,奇瑞坚持认为,人形机器人不仅能精准回答汽车参数问题,还能通过互动让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可以接待顾客、语音交互,还具备多场景适配能力,甚至能表演娱乐节目。这对于那些在4S店因排队等候的用户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会带来初步的科技印象。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人形机器人充满期待。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一些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机器人真的懂汽车吗?它会不会只是背书的问答机器?”另一部分人则质疑其续航和耐用性“续航才两小时,万一半途没电谁负责?”
此前奇瑞回复称,“墨茵”已经能够回答消费者关于汽车配置的基本问题,还能针对开放性问题给出解答,无论是车辆维修建议,还是驾驶习惯上的贴士,它的深度学习能力远超传统机器。而且奇瑞墨甲团队宣布已将DeepSeek模型部署到机器人云平台,使它实现了更个性化、更灵活的互动功能。这个功能并不是简单替代人工,而是一种补充方案。
▍结语与未来
如今,奇瑞召开经销商大会,已经表明了将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决心,墨甲机器人所呈现的“机器人+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也可以说成功获得了汽车经销商的高度关注。
从自研人形机器人到批量交付再到人形机器人汽车销售,奇瑞的技术路线能够成为一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很好的参考。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必然会有更多车企尝鲜让人形机器人卖车。
但推动人形机器人下到门店这一步,潜力有多大,阻力又有多强,仍没人能给答案。
因为一个不会“潜规则”的人形机器人,虽然上了门店,真的能卖好车吗?
或许剩下的仍需交给时间来检验。
(更多人形机器人赛道深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形机器人发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