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全球车企一季度财报简直是 “血雨腥风”!特斯拉净利润暴跌 71%,福特直接砍半,日系三巨头更惨 —— 本田亏到姥姥家,日产直接净亏损 339 亿,这哪是财报,分明是车企们的 “生死簿” 啊!当德系、日系车企集体 “裸泳” 时,比亚迪却交出净利润翻倍的成绩单,这波 “新能源逆袭” 简直比爽文还刺激!
曾经的 “电动车一哥”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仅剩 29.5 亿,同比暴跌 71%!更扎心的是,扣除 5.95 亿碳排放收入后,特斯拉居然 “技术性亏损” 了。销量方面,全球交付量 33.67 万辆,同比下滑 13%,上海工厂批发量更是暴跌 21.8%,在欧盟市场份额缩水至 1.3%,直接被中国品牌 “按在地上摩擦”。
有网友吐槽:“特斯拉现在像极了‘价格屠夫’,Model 3 降价到 20 万,结果老车主维权,新车主观望,品牌溢价全败光了。” 更致命的是,当比亚迪、小鹏在智能驾驶、座舱体验上疯狂内卷时,特斯拉的 Autopilot 还停留在 “辅助驾驶” 阶段,这波 “创新断档” 直接把自己送进了 ICU。
大众汽车一季度营收增长 2.8%,但利润暴跌 40.6%,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7.1%,直接拖累全球业绩。奔驰更惨,净利润 141 亿,同比下滑 43%,电动车销量暴跌 10%,在中国市场更是连续多个季度销量下滑,曾经的 “豪华标杆” 如今成了 “降价王”,C 级车优惠 5 万都没人买。
宝马虽然净利润下滑 26.4%,但电动车销量增长 28.5%,勉强保住了 “电动化优等生” 的面子。不过,BBA 的 4S 店却集体爆雷 —— 天津最大奥迪 4S 店人去楼空,北京宝马 5S 店关门停业,消费者卡里几万服务费打水漂,这波 “渠道崩塌” 比销量下滑更可怕。
日系三巨头这次直接 “团灭”:丰田净利润 333 亿,下滑 33%;本田净利润 15 亿,暴跌 87%;日产更夸张,净亏损 339 亿,同比暴跌 767%,创下日系车企史上最大季度亏损。更惨的是,日产宣布全球裁员 2 万人,关停 7 家工厂,曾经的 “技术日产” 彻底沦为 “亏损日产”。
关税政策成了压垮日系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美国对进口车加征 25% 关税,丰田预计仅 4-5 月就损失 90 亿利润,本田推迟加拿大电动车工厂建设,马自达甚至不敢公布全年预期。有日本媒体哀叹:“这不是危机,而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切尔诺贝利’。”
比亚迪一季度营收 1703 亿,净利润 91.5 亿,同比翻倍,单季销量突破 100 万辆,相当于特斯拉全球销量的 3 倍。更狠的是,比亚迪海外市场彻底 “杀疯了”—— 一季度出口 20.6 万辆,同比增长 110%,在新加坡、泰国等市场直接登顶全品类销量冠军。
技术上,比亚迪的超级 e 平台和 DM5.0 混动技术直接 “降维打击”。有车主实测:“开着比亚迪汉 EV 从北京到上海,续航 605 公里,充电 15 分钟就能跑 300 公里,比油车还省心!” 这种 “技术碾压” 让比亚迪在欧美市场也开始收割订单,德国经销商排队求合作。
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 158 亿,同比增长 141%,交付量 9.4 万辆,同比暴增 330%,直接把特斯拉 Model Y 拉下神坛。零跑汽车更狠,营收首破百亿,销量 8.76 万辆,同比增长 162%,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有望年度盈利的新势力。
智能化成了新势力的 “核武器”。小鹏 X9 搭载的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能实现 “无图城市领航”,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实测通过率超 95%。零跑 C11 增程版更是把 20 万级 SUV 的配置堆到 “天花板”——28 个传感器、高通 8295 芯片、全景天幕,直接把 BBA 的 “豪华感” 按在地上摩擦。
吉利汽车一季度净利润 56.7 亿,同比暴增 264%,新能源车销量 33.9 万辆,同比增长 135%,银河 L6、极氪 007 等车型成了 “爆款制造机”。奇瑞更夸张,总销量 62 万辆,同比增长 17%,新能源车销量 16.35 万辆,同比增长 171%,出口量连续 19 年蝉联中国品牌第一。
技术上,吉利的雷神混动系统热效率达 44.26%,奇瑞的鲲鹏超性能电混 C-DM 实现 “一箱油 1400 公里”,这种 “中国芯” 直接让日系混动技术成了 “弟弟”。有网友调侃:“以前买混动选丰田,现在选吉利,技术更先进,价格还便宜一半!”
美国对进口车加征 25% 关税,直接让福特损失 15 亿利润,通用预计损失 40-50 亿,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更是叫苦不迭。为了避税,福特把部分生产转移到加拿大,本田在美国生产思域混动版,大众甚至提前计提 3 亿欧元关税准备金。
这场关税风暴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中国车企反而因祸得福 —— 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建厂,奇瑞在墨西哥设厂,直接绕过关税壁垒。有分析师预测:“到 2027 年,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将超 50%,彻底打破‘中国制造’的低端标签。”
在电动化领域,中国车企已经形成 “全产业链优势”。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比松下 NCA 电池高 20%;华为的 ADS 3.0 系统,算力是特斯拉 FSD 的 3 倍,实测接管率降低 90%。
智能化方面,中国车企更是 “领先一个时代”。小鹏 X9 的车载冰箱、按摩座椅、车载 KTV,直接把 MPV 变成 “移动的家”;蔚来 ET7 的 NOMI 语音助手,能实现 “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比 Siri 聪明 10 倍。有老外试驾后惊叹:“这哪是汽车,分明是会跑的智能手机!”
中国消费者早已从 “买车看标” 转向 “买车看价值”。比亚迪汉 EV 的丹拿音响、香氛系统,比宝马 5 系还豪华;理想 L9 的 “皇后副驾”、车载冰箱,让百万级豪车都汗颜。有调研显示:90 后购车时,智能化配置权重占比超 60%,品牌溢价权重不足 30%。
比亚迪在巴西、泰国建厂,奇瑞在俄罗斯、中东布局,中国车企正在构建 “全球制造网络”。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主导新能源汽车标准 ——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 CTP 技术,被欧盟列为 “推荐标准”;华为的 5G 车载通信协议,成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 “通用语言”。
中国车企的技术专利正在爆发式增长。2024 年,比亚迪申请专利超 2 万件,全球排名第一;华为的自动驾驶专利数,是 Waymo 的 3 倍。有外媒惊呼:“中国正在用专利构建‘技术护城河’,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可能要‘姓中’了。”
比亚迪的 “云辇系统”,让汽车能 “跳舞”、“越野”;小鹏的 “飞行汽车”,实现低空通勤;蔚来的 “换电站”,3 分钟补能比加油还快。这些创新正在颠覆传统汽车产业,构建 “人 - 车 - 生活” 的超级生态。
最后抛个灵魂拷问:如果预算 30 万,你会选宝马 3 系还是比亚迪汉 EV?给想买车的朋友三个建议:
别迷信品牌:BBA 的标现在只值 5 万,剩下的 25 万都是中国供应链的 “功劳”。
关注技术迭代:比亚迪的 CTB 车身一体化、华为的 ADS 3.0,这些技术能让你领先别人 3 年。
算清成本账:新能源车每公里电费 0.1 元,油车 0.6 元,开 10 万公里能省 5 万,够换块电池了。
对了,你身边有人还在买 BBA 吗?评论区聊聊你对传统豪华品牌的看法,咱们一起见证这场百年汽车革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