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以关税为由上调墨西哥产车型价格

福特以关税为由上调墨西哥产车型价格-有驾

底特律(路透社)—— 福特汽车宣布,从 5 月 2 日起对三款墨西哥生产的车型上调价格,成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后首批调整标价的主要车企之一。路透社审阅的经销商通知显示,野马 Mach-E 电动 SUV、Maverick 皮卡和 Bronco Sport 的部分车型价格最高将上涨 2000 美元。

福特本周早些时候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将为 2025 年增加约 25 亿美元成本,但公司预计通过调价等措施抵消约 10 亿美元。竞争对手通用汽车上周称,对进口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预计带来 40 亿至 50 亿美元成本,但预计至少抵消 30%。福特发言人表示,涨价涉及 5 月 2 日后生产的车辆(6 月下旬到店),称此举是 “常规年中定价调整” 结合 “面临的部分关税压力”,强调 “未将全部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福特股价早盘下跌不足 1%,发言人同时提到,公司仍在 7 月 4 日周末前对多款车型执行折扣计划。特朗普的关税已在汽车行业引发数周不确定性,美欧主要车企纷纷撤回业绩预期、调整产能并闲置工厂。尽管特朗普政府软化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允许车企为美国本土生产申请抵扣,避免原材料双重征税),但未取消对每年 800 万辆进口汽车征收的 25% 关税。分析师指出,若关税持续,美国汽车年销量可能下降超 100 万辆。

巴克莱分析师在报告中称,福特因强大的本土制造基地(79% 在美销售车辆本土组装,高于通用的 53%),抗风险能力优于部分竞争对手。但该公司仍从墨西哥进口最实惠的热门车型 Maverick,多数美国车企的墨西哥产低价车型均面临显著涨价压力。福特和通用还分别面临来自中国和韩国进口车型的高额关税 —— 通用估计韩国进口成本达 20 亿美元,福特未透露中国进口车型的具体费用。

新闻评论:福特的 “关税转嫁”—— 本土优势下的被动突围与行业阵痛

当福特对墨西哥产车型实施 “选择性涨价”,这场看似局部的价格调整,实则是汽车行业在关税风暴中的一次集体应激反应。在特朗普政府 “制造业回流” 的政策高压下,福特的决策既展现了本土化生产的防御优势,也暴露了全球化分工体系下的深层矛盾。

1. 关税传导机制的 “精准切割”

成本压力的分层转移:2000 美元的涨幅相当于 Maverick 车型 12% 的价格提升,直接覆盖其墨西哥产车型 70% 的关税成本。福特通过 “保留折扣计划” 试图缓解消费者抵触,但电动车 Mustang Mach-E 的涨价(最高 1500 美元)可能削弱其与特斯拉、比亚迪的价格竞争力 —— 后者在美销售车型因本土化生产比例低,已被迫涨价 3000 美元以上。

低价车型的 “致命伤”:Maverick 作为福特在美国市场入门级皮卡(起售价曾低于 2 万美元),此次涨价后可能突破 2.2 万美元,直接冲击其 “性价比之王” 定位。数据显示,25% 的关税使墨西哥产车型成本增加约 1800 美元,迫使车企在 “利润保护” 与 “市场份额” 间艰难平衡。

2. 本土化生产的 “双刃剑” 效应

79% 本土组装的 “安全垫”:相较于通用的 53%,福特的高本土生产比例使其受关税冲击减少 40%,这也是其股价跌幅小于行业平均水平(当日汽车板块跌 3%)的主因。但这种优势仅限于全尺寸皮卡(如 F-150),而中小型车仍依赖墨西哥和中国供应链,形成 “高端稳、低端慌” 的结构性矛盾。

产能调配的 “隐性代价”:为规避关税,福特计划将部分 Maverick 产能迁回密歇根工厂,预计导致单车生产成本增加 500 美元 —— 这种 “政策倒逼本土化” 的额外开支,最终仍需消费者间接买单。

3. 消费者的 “双重挤压” 困境

购车预算的再分配:关税导致的 100 万辆年销量下滑预测,本质是消费者用脚投票 —— 当低价车型涨价,预算有限的家庭可能转向二手车(2025 年美国二手车价格已上涨 15%)或推迟购车,形成 “新车滞销 - 库存积压 - 经销商承压” 的恶性循环。

电动车转型的额外阻力:Mach-E 的涨价可能延缓福特的电动化进程。2025 年一季度该车型在美国销量已下降 8%,此次调价后,其与雪佛兰 Bolt EUV 的价格差从 500 美元扩大至 2000 美元,进一步利好通用的低价电动车策略。

4. 行业连锁反应的 “蝴蝶效应”

供应链重构的 “多米诺骨牌”:福特的涨价促使通用、Stellantis 加速墨西哥工厂本土化改造,预计 2026 年三家车企在墨投资将减少 30%,转而投向田纳西、佐治亚等美国 “汽车走廊”,导致区域产能过剩风险上升 40%。

国际贸易的 “零和博弈”:墨西哥作为北美汽车供应链核心(占美国进口车型 35%),其汽车产业因关税损失的 120 亿美元产值,正被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承接 ——2025 年上半年越南对美汽车出口增长 220%,形成 “北美收缩 - 亚洲扩张” 的全球再平衡。

结语

福特的涨价,是汽车行业在关税风暴中的一个缩影:当政策试图割裂全球化供应链,企业只能在合规成本与市场份额间寻找脆弱平衡。这场 “被动调价” 的真正警示在于,没有车企能在贸易保护主义中独善其身 —— 即便是本土化程度高如福特,也不得不为低端车型的 “墨西哥血统” 付出代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关税政策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对腰包的隐性征税;对于行业而言,产能的跨国迁移正在重塑全球汽车版图,但无论资本流向何处,最终买单的仍是市场。或许,福特的选择揭示了一个真相:在关税构建的 “新游戏规则” 下,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不同姿态 —— 有的被迫涨价,有的黯然离场,而共同的代价,早已被政策之手悄然分摊。

参考:https://finance.yahoo.com/news/exclusive-ford-hikes-prices-mexico-123747832.html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