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现在已经卷到什么程度了?
卷到开始研究玄学了。
讲真,当所有人都还在死磕电池、电机、智能驾驶这些东西的时候,腾势突然掏出来一个“定眩智能防晕车系统”,还拿了中汽中心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双重认证。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
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思路问题。当所有人都还在一个牌桌上比谁的牌好,谁的炸弹多的时候,有人直接不玩了,他选择直接研究怎么让其他牌手头晕眼花,拿不住牌。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直接端走,那腾势N9这个玩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对手放过,主打一个物理超度。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
当下的市场,已经不是你多一度电,我多一匹马力的存量游戏了。那是小学生才玩的过家家。现在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让用户觉得你牛逼,而是让用户觉得你对手的体验像一坨屎。最好的手段也不是把对手的车砸了,而是直接把对手的用户给整不会了。
晕车,就是那个被所有人忽视,但又真实存在的“阿克琉斯之踵”。
你车再快,零百再猛,智能驾驶再6,有什么用?你老婆孩子妈坐后排,开出去二十分钟,哇一口吐了,你之前吹的所有牛逼,都会在那一滩呕吐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那一刻,你开的不是什么未来座驾,你开的是一个移动的催吐器。
为什么传统SUV,尤其是大七座,是晕车的重灾区?道理很简单,但车企们一直在装傻。重心高,像个踩高跷的醉汉,一拐弯就想给你来个大回旋。尤其第三排,那不是座位,那是离心机体验区,视野被挡得严严实实,身体感受着薛定谔的摇摆,你的眼睛告诉大脑“我们在平地”,但你的内耳前庭疯狂报警“坏了老大,船要翻了!”。大脑CPU直接干烧了,最后只能用呕吐来重启系统。
腾势N9的云辇-A干了什么?它不是给你吃晕车药,它是直接给你重塑世界观。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压缩毛巾”系统。所有零碎的、高频的、让人恶心的震动和摇晃,都被这块“毛巾”给吸干了。过弯的时候,它不像别的车,先倒下去再撑起来,它像是提前预判了你的预判,在你感觉要倒的时候,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就把你扶正了。加速的时候,也不是哐一脚把你踹出去,而是像有个太极宗师在你背后运功,力道绵长但后劲十足。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各种所谓“性能SUV”的中年人,对这一点深有感触。说真的,我上一次长途旅行,脑子里想的居然是公司下个季度的KPI,中年人就是这么可悲。但凡车子多晃两下,我立马就从思考KPI变成思考人生了。对家庭用户来说,什么叫好车?不是那个能让你在赛道上飞驰的,而是那个能让你家一车厢的活宝安安稳稳睡觉,让你能有片刻安宁思考人生怎么就这么操蛋的。
这套系统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它在试图解构“技术崇拜”。
我们总觉得自动驾驶牛逼,智能座舱酷炫。但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系统算力再强,能算得过一个不讲道理横穿马路的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钻出什么妖魔鬼怪。
同样,底盘技术的终极考验,也不是纽博格林,而是你家娃。你悬挂再精密,算法再先进,你娃说晕,那就是晕。他不会跟你讲道理,不会跟你聊阻尼系数,他只会用最原始的方式告诉你,你这车,不行。
腾势N9这个“防晕车”,就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技术名词,拉回到这个最不讲道理的现实场景里。它解决的不是一个参数问题,是一个情绪问题,是一个家庭和谐问题,是一个你老婆会不会因为孩子吐了而骂你一中午的问题。这破玩意儿还真就有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个正经的底盘技术比作修仙渡劫,好像有点不尊重工程师。但没办法,这样更好懂。车企们就像一群修仙者,以前大家都在比谁的法宝更厉害,谁的飞剑更快。突然有个叫腾势的哥们,他不练别的,他跑去练了个“金钟罩铁布衫”,还附加了一个叫“清心咒”的被动光环,只要靠近他,你就心平气和,一点干架的欲望都没有。
这就很赖皮。
因为奔驰的玄学在于那个标,特斯拉的玄学在于马斯克本身,这是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算被颠出脑浆子,他也会觉得这是“路感清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大部分家用车品牌,是没有这种玄学光环的。大家都是普通人,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在”。
所以,腾势N9防晕车的核心,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它终于悟了,或者说,颠了。它终于想明白了,在掀桌子的时候,直接攻击对手的“用户体验”,釜底抽薪地解决掉一个最基础但最致命的痛点,比你跑得快、长得帅有用多了。
这是一种产品层面的“道诡异仙”,用一种看似不务正业的方式,直击对手的命门。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给你全家进行一场长途旅行中的“心理按摩”。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