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突然说好了一起奔向绿色未来,又一窝蜂地集体踩了刹车?前几年欧美各路“豪门”车企还豪掷宣言——全面电动化,全民驾未来。现在倒好,电动汽车的风越吹越歪,欧美集体“变卦”,一副按下暂停键的架势,看得人一头雾水。到底是新能源汽车不香了,还是只剩嘴上功夫了?更关键的是,中国新能源大军眼看都冲到世界舞台中央了,欧美这种“倒带操作”,中国品牌是见招拆招?还是一不做二不休逆势进击?你说,咱们这大国崛起蓝图,是不是被这波骚操作搅了局?
其实,要真把这事儿理清,不能光看表面声明和外交辞令。回头一扒拉,还真有点意思。最初那动静,谁不是为了追热点、赚大钱?又有谁真心纯粹为地球母亲操碎了心?别说,五年前那一茬联合宣誓,净是各怀鬼胎。人人口号喊得震天响,私底下算盘敲得噼里啪啦。能源安全、环保大旗、高科技未来愿景,这样的花活上桌面听着都挺高端,但里头装的全是“国家利益”,说白了就是成本、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三重保险。
你看欧洲,看着车子搞得溜溜的,全球顶流,但其实能源进口这把刀悬在头上。就连德国,对石油的依赖跟买抽纸似的离不开货源。指望石油,终归是要受人牵制。日本更尴尬,海上小岛国,石油运点都要打包带回家,别说自主,能自救就算好样的。到最后,拼的还不是谁能把外来的“油源风险”死死堵住?
咱中国也没轻松多少。别看自己的底子还行,可当你经济玩到全世界数一数二,油嘴一张开,每年就要灌下五亿吨石油。这还不算,进口航线上那马六甲海峡就像是卡脖子利器,一旦出幺蛾子,想哭都来不及。能源这话题,谁不是头悬利剑、步步小心?
讲完能源,少不了谈环保。欧美这些年,把环保口号喊得天花乱坠,平时坐地铁都要比谁低碳到底。北欧那边,环保简直成了信仰。汽车要“绿色”,目标直接瞄准尾气排放当公敌。可说归说,德国车企一年四季呼啦啦还不是油车销量主顶门?要说日本,人家那调调明显对纯电车有点鸡肋的意思,丰田章男更是嘴上撇得明明白白,觉得电动不电动一点都不可爱,哪有油电混动来得省心。
不过环保只是大幌子,终极大戏依然是产业利益之争。这其中的算计精得很。油车时代欧美当仁不让,技术专利、市场份额,卡得全球喘不过气。可是玩了几十年,油车性能和技术也封顶了,该卷的都卷过了。每年发动机技术的提升赶不上电池厂的财经新闻量大。市场慢慢饱和,创新乏力,车企只能琢磨点新花样,不然一不小心就被新能源车挤下神坛。
别以为他们没危机感。哪有不紧张的?油车销量节节下滑,新能源生产线烧钱烧得人心慌,结果咱中国这边大队人马卷着技术成本,一路弯道超车,欧美差点被打出个心理阴影。大众裁员,奔驰关厂,奥迪降本,这几年欧洲土地上关门潮一波接一波。谁还没点自省精神?油车市场吃不消,新能源却还没找到盈利密码。你说欧美国家不知道未来掌握在哪儿?他们比谁都清楚。但成本压力和产业惯性就像穿了重甲,还想比咱们的“轻装战士”冲刺,真不顶用。
电动化,电气化,说到底只是一场产业大戏的升级打怪。欧美突然变脸,狗血剧情其实不是第一次上演。看似要放弃,其实是不想死磕。油车和电车,手里双保险,既能稳住老本行,还能慢慢给电动化腾天窗——要的是时间和空间,为缓冲财务压力找喘息。再说,真要下狠心自己跟自己作对,把老e车往死里砍掉,不等着资产大缩水吗?虽然嘴上讲得冠冕堂皇,台下的小算盘一刻没停。
再望望美国,不光是政策悄悄放水,直接把电动车补贴咔嚓掉。特斯拉老马也发起狠来,降价抢市场,边打价格战边做维稳。欧洲反应慢一拍,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动了根本利益,谁都得装一手糊涂再玩两招“缓兵之计”。一边说要为环境负责,一边雷声大雨点小,背后靠着油车赚钱,往电动车领域补进财力。其实都像是自主择业的老油条,“两手准备,宁可错过早饭,也不能断了午餐。”
怪不得最近油车派又跟着得了底气,开始宣扬中国新能源走错了头路。大有一种“看吧,欧美都认怂了”的气氛。微信、微博、抖音上,不少自认为洞察国际风云的网友们开始起哄,质疑中国新能源是不是踩了大坑。可是你别被这些表象唬住,欧美真是觉得电车不行了?未必。他们只是看着自己暂时啃不过中国这块硬骨头,策略上换了个“苟”字诀。身子骨没好,还想硬拼,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举个例子,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慢慢退潮,但在北美地区,一转身又斥巨资开了纯电工厂,一副“家里不灵外边灵”的架势。同样的策略,奔驰奥迪也是在欧洲本土继续玩混动玩油车,厂里赚钱补贴新能源线。生怕哪边丢了阵脚,屁股坐草两头。
这些行动传递了什么信号?其实就是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中国新能源战队反而不能被欧美“回头草”思路带节奏,不仅不能收兵撤退,反倒要一鼓作气,加大投入,发力新能源线。机会就是这样才抢得到,才有“卡脖子”的本钱。要是跟着对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头雁队马上队形混乱,被人一锅端。
这一轮全球产业大转型,咱中国其实已然跑在前头。过去西方人甩油车技术和专利,咱只能忍气吞声给人送钱。可现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中国造全面崛起,智能驾驶市场更是风头正劲。你说以前豪车市场不都是欧美说了算?如今新能源一来,一身黑科技的中国产车直接变豪车杀手,高性价比直接击穿了高利润加价销售的老路子。连欧美本地市场都不得不向大众化倾斜,咬牙降价求生。
大家看到市面上好多传统油车4S店,现在都变身鸿蒙智行门店、追赶潮流,一下子投奔华为、投靠比亚迪阵营。这正是旧世界和新世界交锋的缩影。华为界H5、比亚迪新车型,一个接一个打价格、打体验,把昔日油车的王冠弄得摇摇欲坠。真别小看这波人海、技术和价格战的合击。
说到底,电动智能车浪潮虽然快,但油车这艘巨轮不会短期淹没。两个世界的较量,还得好几年混战。油车还会顽强存活,新能源则在弯道超车,这才是真正的此消彼长。但输赢的密码只有一个,就是谁能挡住诱惑、眼光放长远。你看欧美,为了眼前的短期稳定,只能一会收缩新能源,一会死守燃油阵地。老本行的包袱太重了,做出那么多反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策,实则是困在过去的“产业沉没成本”。
从这轮混战能看得出来,新能源汽车这路,其实就是一场未来主导权争夺战。欧美再怎么反复,也只是大势所趋里的小插曲。产业转型没有回头路,中国新能源不会被欧美几个“U型转弯”拉偏节奏,也不会因为几句风凉话就自乱阵脚。谁能坚定,谁就能成为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者。咱们已经踩在了节奏点上,就别管身后的旧世界怎么折腾。只要继续冲锋,未来的“油电大戏”还会是咱的主场。
说了这么多,你自己怎么看:你认同欧美“缓一缓、再等等”的思路,还是觉得中国新能源就应该趁你病要你命,一路猛冲,永不回头?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