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首次突破5万辆登顶,理想却被挤出前三。2025年7月的新势力销量榜单上演了一场残酷的洗牌战。
零跑以50129辆的交付量首次站上5万大关,同比增长126%,把问界(40753辆)挤到第二,小鹏则以36717辆创历史新高冲进前三。
曾经稳如泰山的“增程三强”彻底解体——零跑和问界仍在头部缠斗,理想却以30731辆的成绩掉到第四,同比暴跌近40%,创下今年最差排名。
更让市场震动的是小米首次月销破3万,像鲶鱼般搅动第二梯队格局。蔚来多品牌合计交付21017辆,虽未大涨,却因乐道L90的积极定价带动股价月涨27%,成资本宠儿。
新三强格局:零跑登顶、问界守擂、小鹏逆袭
零跑:平民路线杀出血路
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的零跑,靠的不是炫技,而是精准锁定家庭刚需。其主力车型C11起售价仅14.98万元,新上市的B01更下探至8.98万元,被业内称为“半价理想”。销量分散在C10、C16、T03等多款车型上,结构均衡,抗风险能力突出。随着8月B01交付开启,券商预测其年销有望冲击60万辆,海外市场或贡献6万辆增量。
问界:爆款依赖暗藏隐忧
问界虽以4.08万辆撑起鸿蒙智行85%销量,但全系环比下滑10%。M8、M9两款高端车型上月合计3.5万辆,比奔驰GLC、宝马X5、奥迪Q5L总和还高,但新爆款青黄不接。华为正密集布局新车救场:8月推出问界M8纯电版、享界S9T和尚界H5,9月改款智界R7/S7上市。若无法摆脱“单品牌独大”,鸿蒙智行恐难重返榜首。
小鹏:平价车撑起半边天
小鹏7月销量暴涨229%,MONA M03一款车就卖出1.5万辆,占品牌总销量近半。但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主力全压在10-20万元区间,新车型G7起售价仅19.58万元,被迫与小米YU7贴身肉搏。渠道反馈显示,消费者对小鹏的品牌认知已固化为“经济型”,冲高难度陡增。
第二梯队生死战:理想遇险、小米卡关、蔚来蓄力
理想:纯电首战遇冷
理想L6在6月冲量后疲态尽显,7月交付骤降15%,首款纯电车i8未能扭转颓势。32.18万起售价公布后港股应声下跌,市场担忧其“不打价格战”策略失效。面对问界M7焕新版、小米YU7等竞品围攻,理想的“高品质”标签正被性价比浪潮稀释。
小米:产能锁死天花板
尽管SU7+YU7组合助推小米首破3万辆,YU7订单排队长达15个月,SU7提车也要等30周9。北京二期工厂虽在8月量产,但年产能仅15万辆,面对40万未交付订单杯水车薪。更严峻的是,YU7杀入的20-35万元SUV市场强敌环伺:Model Y年销48万辆、问界M7、理想L6均虎视眈眈。
蔚来:乐道扛起增量大旗
蔚来品牌12675辆的交付量依然承压,但乐道L90以26.58万起售价打开局面(比预售价降1.4万),上市首日全国交付。渠道预估其稳态月销可达5000辆,加上待发布的L80,蔚来多品牌战略初现曙光。分层策略避免高端品牌“降价伤身”,乐道专注家用市场,萤火虫瞄准小车赛道,三箭齐发或破增长僵局。
传统新势力:深蓝超埃安,“万辆俱乐部”扩容
背靠传统车企的新品牌正集体突围。深蓝以27169辆超越埃安(26557辆),靠增程路线+年轻化设计在10-20万元红海市场站稳;埃安则凭网约车与私人市场“两条腿”稳住基本盘。
月销1万辆已成新势力生死线,7月跨过门槛的玩家显著增多:
极氪(16977辆) 靠设计+性能守住高端纯电阵地;
方程豹(14180辆) 硬派越野钛3单月破8000辆;
岚图(12135辆) 同比翻倍,成传统车企转型黑马;
阿维塔(10062辆) 连续5月破万,华为HI模式优势初显。
下半场五大生死局
另类价格战:小米YU7杀入20-35万元区间,倒逼竞品重制定价策略,纯电/增程/混动全线承压。
交付定生死:小米40万订单等产能,问界赴港上市需平衡销量与盈利,交付力成新护城河。
品牌认知战:小鹏冲高受阻、小米靠粉丝经济崛起、蔚来多品牌分层,用户心智争夺白热化。
技术路线融合:纯电品牌推增程(如小鹏Q4推大型增程SUV)、增程品牌出纯电,单一路线优势消退。
盈利拷问:小米股价因产能担忧月跌11%,理想、问界也因增长放缓被资本抛售,销量与盈利需双达标。
结尾
市场榜单像是一面照妖镜——理想跌出前三后紧急调整销售架构,小米工厂机器干到冒烟仍追不上40万订单堆积。
零跑靠“半价理想”闷声登顶,乐道L90降价1.4万博出股价27%涨幅,数字背后刀刀见血。
当8月问界M8纯电版、零跑B01加入混战,没人敢松一口气。毕竟在消费者和投资者看来,没有超出预期就是不及预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