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中国赛道 保时捷的马拉松式突围

疾驰的中国赛道 保时捷的马拉松式突围

凛冽的风吹到了脸上。保时捷已经感受到了。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3.2万辆新车,同比下滑26%。这已是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连续第三年下滑。从2021年9.57万辆的巅峰到如今的低谷,保时捷在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说,这只是一场马拉松的策略性进站。

“特种兵”CEO的百日维新

2024年9月1日,潘励驰正式执掌保时捷中国。这位在保时捷工作23年的老将,有着一个恰如其分的中文名字——励精图治,驰骋赛场。

他喜欢滑雪和马拉松。精力充沛。以“特种兵式”的工作节奏著称。上任101天,他走访经销商,分析市场,快速开出第一剂药方:到2026年底,将中国经销商规模从150家优化至100家左右。

壮士断腕。需要勇气。

潘励驰解释说,这不是简单的关店,而是动态调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保时捷将继续加大投资。而在需求低迷的区域,将精简线下门店。目标是提升客户体验,保障合作伙伴的盈利能力。

疾驰的中国赛道 保时捷的马拉松式突围-有驾

经销商网络平均销售回报率已从2022年的5.5%下降至1.9%。改变势在必行。

中国研发中心的破局之道

真正的变革在上海嘉定悄然进行。

2025年下半年,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超过10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专业车间。人机交互实验室。可容纳300名工程师。这是保时捷在华研发体系的历史性升级。

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打造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保时捷。

中国车主比欧洲年轻得多。他们是数字化原住民。不把车视为单纯交通工具。期待更多数字化体验。这种差异促使保时捷必须打造专属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保时捷启动了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项目。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德国总部协同支持。计划2026年搭载于多款车型。

速度惊人。研发周期大幅缩短。这就是潘励驰强调的“中国速度”。

马拉松式的复苏路径

潘励驰将保时捷的复苏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是重新校准之年。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是一场持久战。

不是冲刺。是马拉松。

疾驰的中国赛道 保时捷的马拉松式突围-有驾

产品策略已经调整。保时捷决定在产品矩阵中新增更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节奏。定位高于Cayenne的全新SUV系列将率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务实。灵活。

同时,保时捷在上海揭幕了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融入上海海派文化元素。展示赛道基因。强化品牌文化属性。这是在告诉消费者:保时捷还是那个保时捷,但更懂中国了。

坚守与变革的平衡艺术

改变什么?保留什么?这是保时捷面临的核心挑战。

潘励驰对此非常清醒:“保时捷的DNA在赛道、在赛车、在车辆机械数值。如果丢掉这些只谈数字化,就会失去品牌的差异性特征”。

他试驾过许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承认设计酷炫的电动车并不难。但要在赛道上跑得快且稳,制动、过弯、操控都达到完美?那是另一个故事。

保时捷正在学习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与中金公司合作设立投资基金。打造创新加速营孵化本土初创企业。甚至不排除未来本土化生产的可能性。

但永远不放弃对驾驶本质的追求。

中国市场:全球成功的测试场

“中国是一个测试场。”潘励驰说,“保时捷或其他品牌想要在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国成功”。

疾驰的中国赛道 保时捷的马拉松式突围-有驾

深刻的洞察。

麦肯锡报告显示,54%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列为购车关键因素。48%的受访者不愿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市场环境已彻底改变。

保时捷的应对是双重的:以“中国速度”推进本土化。同时坚守品牌核心价值。

今年保时捷推出了多款中国定制车型。专属车载系统。本土化营销。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目标:重新建立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终点线还在远方

前三季度全球交付21.3万辆,同比下滑6%。中国市场成为关键变量。保时捷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潘励驰和他的团队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中国豪华车市场前8个月同比下滑12.2%。竞争空前激烈。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破。但保时捷依然相信自己的品牌魅力。

研发中心即将启用。专属系统明年上车。经销商网络优化进行中。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

马拉松最难的不是起点时的激情,而是中途的坚持。潘励驰说,2025年是热身圈,2026年开始进击。赢回中国市场,需要耐心。需要智慧。需要对中国市场的深刻尊重。

疾驰的中国赛道上,保时捷选择了一种看似更慢的方式:聆听。学习。调整。然后加速。

这或许正是豪华品牌在中国该有的姿态。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