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换挡杆,这几天在网上被架在火上烤。
不是一个两个账号吐槽,而是一股脑地冒出来,说开了五个月都还摸不着门道,想往后溜,结果一脚油门窜了出去。
单枪匹马地吐槽,咱还能理解为车主初来乍到,对车子脾性拿捏不准。
可这扎堆儿的,话术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开了五个月,异口同声地说比亚迪的设计“很下头”,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说起来,自动挡的换挡布局,PRND,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东西。
这玩意儿的鼻祖,得追溯到自动变速器的草创时期,那时候的机械构造,就决定了倒挡(R)得跟停车挡(P)挨着。
后来各家车企就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个“祖传秘方”,为的就是让大家伙儿换着车开,也能无缝衔接,不至于手忙脚乱。
就算现在新能源车喜欢玩拨杆换挡,那也是遵循RND的排列逻辑。
这都是为了迁就用户既有的习惯,避免认知错乱,导致事故发生。
可现在,冷不丁地冒出一群“五月老司机”,声称对比亚迪的换挡设计“水土不服”,还把事故风险挂在嘴边。
这论调,怎么听都像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这背后,莫非又是一出“黑公关”的戏码?
眼下,国产新能源产业正值风华正茂,但也难免树大招风。
比亚迪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自然会引来各路“神仙”的关注。
在这波暗流涌动中,难保不会有人使出一些“盘外招”。
要我说,这换挡设计真有那么罪大恶极吗?
车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代步工具,用顺手了就行。
你要说比亚迪的设计是罄竹难书,那它的销量又是怎么一路飘红的?
与坊间传言相左,不少比亚迪车主对换挡设计并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
当然,也有人觉得初上手有点别扭,但这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设计的接受度也因人而异。
话虽如此,就算比亚迪的换挡设计确有龃龉之处,也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去谏言,去献策。
现在这种“群起而攻之”的架势,显然不是正常的用户反馈。
这事儿,往大了说,关乎整个国产新能源的名声。
国产车好不容易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是动辄上演“互撕”的戏码,那只会让外资品牌坐收渔利。
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阔的竞争场域,大家比拼的是技术、是匠心、是革新,而不是靠泼脏水来贬低对手。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竞争对手的阴谋”时,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否也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痼疾?
比如说,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不惜炮制虚假信息;一些公关公司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采用下三滥的手段。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比亚迪的这场风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信息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特别是对于那些“爆款”,更要擦亮眼睛,看看作者的底色,揣摩背后的意图。
国产新能源要真正“出海”,靠的不是窝里斗,而是同舟共济。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把技术打磨好,把产品雕琢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掌声,才能让中国汽车真正走向世界。
而那些靠“黑公关”兴风作浪的,终将自食其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