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高温天锂电池生产如何更安全?

最近,多地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频上热搜,尤其是高温天气下,电池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作为锂电池生产的核心环节,如何在炎夏保障制造过程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温环境下锂电池生产的关键防护措施。

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高温天锂电池生产如何更安全?-有驾

高温对锂电池生产的潜在风险

锂电池的生产对环境极为敏感,尤其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组分,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副反应,导致:

材料氧化:高镍正极等活性物质遇高温易与空气中水分、氧气反应,降低电池性能。

电解液挥发:高温加速溶剂挥发,可能改变电解液配比,影响电池稳定性。

热失控风险:生产过程中局部过热可能引发链式反应,甚至导致起火。

生产车间的“降温”关键点

为了减少高温对电池生产的影响,正规企业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环境温湿度

车间需保持恒温(通常22±2℃)、低湿(湿度<30%),避免材料受潮或氧化。

关键工序如电极涂布、烘烤等,需实时监控温度波动。

惰性气体保护

在极片制造、电解液注液等环节,使用手套箱或干燥房充入高纯氩气/氮气,隔绝空气。

手套箱的水氧含量需长期稳定在<0.1ppm,防止材料劣化。

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高温天锂电池生产如何更安全?-有驾

优化工艺与设备

采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操作失误风险。

对烘箱、辊压机等产热设备加强散热设计,避免局部过热。

高温天的额外防护

夏季环境温度升高,生产安全需更谨慎:

加强车间通风:避免热量积聚,同时防止挥发性气体浓度超标。

调整生产节奏:正午高温时段可减少高负荷工序,避免设备过热。

员工防暑管理: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避免因出汗导致短路风险。

安全是电池的第一性能

新能源车的安全始于电池,而电池的安全始于生产。高温虽是挑战,但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严谨的工艺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作为消费者,选择正规品牌的新能源车,其电池生产往往具备更完善的安全体系,用车也更放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