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那个叫钛7还是叫啥玩意儿的,上市第一个月就干了一万多台,这事儿吧,特魔幻。
更魔幻的是,买这车的用户里,十个里有八个半,直接拉满,上的顶配。
这说明什么?
说明硬派越野这个圈子,彻底被比亚迪这帮人给整不会了。
或者说,被他们玩明白了。
开局先来个暴论:所谓硬派越野的电动化,本质上是一场针对中年男人的“赛博渡劫”。
他们买的不是车,是赎罪券,是吹牛逼的许可证,是证明自己还没被生活彻底阉割的最后一件法宝。
所以为什么85%的人买顶配?
你问一个准备去渡劫的修仙者,为什么非要买最贵的“九转金丹”而不是普通的“培元丹”?
废话,因为真的会死人啊。
虽然在城市里开车不会死人,但面子会死。
在邻居老王面前,在同学会那帮秃顶的胖子面前,面子要是死了,那比肉体死亡还难受。
所以,必须顶配。
激光雷达、智能阻尼车身、四驱插混……这些玩意儿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几次,但它必须得有。
这就好比你买了份人身意外险,你希望它永远别生效,但交钱的时候你眼皮都不能眨一下。
这就是中年男人的“信仰充值”,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因为贵,本身就是一种疗效。
再来看这个所谓的核心卖点,天神之眼B。
一听这名字,就特别玄学,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味道。什么天神,什么眼,感觉车顶上随时会长出一只二郎神同款的眼睛,帮你洞察世间万物,包括前车司机是不是在偷偷看手机。
它堆了一堆料,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恨不得把车武装成一个移动的雷达站。
讲真,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我有时会想,发明汽车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个错误,还不如我大学时骑的二八大杠来得爽快。
比亚迪告诉你,这套系统是为了安全,为了应对高速上的突发危险。
是是是,都对,但这些都是场面话。
自动驾驶真正的核心攻坚场景,根本不在什么高速公路,而是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
你的天神之眼,能预判一个骑着老头乐、载着一车白菜、走位如同Z字闪电的大爷吗?
你的融合感知,能算出一个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碰瓷意图写在脸上的演员吗?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所有脱离了“老头乐困境”谈自动驾驶的,都是在扯淡。
那这套系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是社交。
是你在朋友面前,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哦,我这个带天神之眼,城市领航辅助随便开。”
然后看着对方脸上那种“卧槽,这家伙混得不错”的表情。
那一瞬间的满足感,比什么狗屁驾驶乐趣都来得实在。
加大加大加大,配置必须加大,感知元件必须拉满,名字必须唬人,这就是产品经理的胜利。
比亚迪还有一招更绝的,它说,你用我的泊车辅助,只要出了事,我全赔。
这话一说出来,同行估计心态都爆了。
这叫什么?
这叫掀桌子。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别家还在宣传自己的菜多好吃,厨子多牛逼。
结果隔壁一家直接喊:“来我这吃,吃出事我赔你一个亿,顺便帮你把隔壁桌打了。”
消费者一听,坏了菜了,还有这种好事?
这已经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了,这是降维打击,是直接攻击你的心智模型。
它把一个技术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金融问题,一个信任问题。
你不是不相信我的技术吗?
行,我不跟你解释了,我直接用钱给你做担保。
这种“不装了,摊牌了”的流氓打法,你根本没法接。
因为大多数车企,尤其是那些百年老店,偶包太重,它们放不下身段去干这种“粗鄙”的事情。
而比亚迪,或者说现在所有杀疯了的中国车企,早就悟了。
什么是品牌?活下去才是品牌。
什么是体面?把对手都干死就是最大的体面。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了,把买车比做修仙,可能只有我这种看网文看傻了的中年人才想得出来。
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
比亚迪深谙此道,它把一款所谓的硬派SUV,硬生生打造成了一个“装甲刺猬”。
它浑身长满了技术和配置的尖刺,让你看上去觉得它很硬核,很有安全感,实际上这些刺99%的时候,都是装饰品,是给别人看的。
而这种“表演性”的需求,恰恰是当下市场的最大痛点。
大家需要的不是一辆能翻山越岭的车,而是一辆“看起来”能翻山越岭的车。
这是一种心理补偿。
就像我,一个油腻的中年人,办了健身卡,请了私教,买了全套的运动装备,然后一周去一次,其中半小时在洗澡。
我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我在健身”这个身份。
买钛7顶配的用户,也是一个逻辑。
他越不越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拥有了“我能越野”的资格证。
这就是比亚迪的“爆款公式”:用望远镜都看不到头的配置单,去满足用户那近在咫尺的虚荣心。
所以,最后决定这一切技术成败的,根本不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有多漂亮,而是看你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让不让你用这个看起来很牛逼的自动泊车功能。
技术?技术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