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蔚来三品牌单月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二季度总交付72,056台,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李斌被嘲“轴”的十年:自研芯片烧掉460亿研发费,换电站砸了3343座,乐道品牌下沉县城招销售,萤火虫品牌挤进欧洲窄街。 当别人三个月造“平替爆款”,蔚来却用“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功夫,把中国车逼进技术深水区。
一、从5nm芯片到900V高压的孤注一掷
神玑NX9031芯片是蔚来技术投入的缩影。 这颗全球首款5nm车规级智驾芯片,2024年8月量产上车,单颗算力超1000TOPS,功耗比英伟达方案低30%。
李斌在NIO IN 2024现场演示芯片性能:0.5秒语音响应、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数据并行处理,让ET9的自动泊车转向精度达0.5度。 关键的是经济账,自研芯片让单车成本直降1万元,按年销20万辆算,硬生生挤出20亿利润空间。
ET9搭载的线控转向系统彻底取消方向盘与车轮的机械连接,打满方向仅需0.66圈,比传统豪车快三倍。 全主动悬架通过激光雷达预瞄路面,过减速带时车身颠簸控制精度达奔驰S级的112%。 这些技术被写进国家线控底盘标准,蔚来从“跟随者”变成“规则制定者”。
截至2025年3月,全国3343座换电站覆盖90%高速路网,单站日服务60单即可盈利。 上海部分换电站日单量突破80单,五一期间全国单日换电超24万次。 乐道用户60%因换电下单,湛江赤坎区出现“零排队”奇观。
二、CBU机制与百万倍成本思维
2025年初,蔚来启动一场静悄悄的组织风暴。 所有部门被拆解为最小经营单元CBU(Cell Business Unit),每款车、每家店、每个销售都独立核算ROI。 新ES6切换时,车型线牵头完成40%硬件升级、500项零件焕新,最终实现“加配不加价”。
成本管控借鉴了立讯精密模式。 李斌要求团队用“一百万倍思维”降本:单车省100元,百万规模就是1亿利润。 座椅骨架平台化让蔚来与乐道共用一套模具,成本降10%;数据接口统一使单车线束成本从2000元压至1000元。 这些细节推动2024年整车BOM成本下降10%。
三、用户社区的隐秘价值
184家NIO House不仅是展厅,更是情感枢纽。 欧洲用户订阅ET9可免费使用牛屋会议室,德国车主72小时接力驾驶6000公里创电动车纪录。 秦力洪发现,蔚来用户七成是BBA油车转换客群,他们选择蔚来的理由很直白:换电站消灭里程焦虑,NOMI语音交互像真人,社区活动让精神不降级。
ET9后排“行政岛”藏着用户洞察的极致。 生物识别自动调节座椅弧度,脑电波情绪光舱监测疲劳状态,AR HUD投影误差仅0.5毫米。
四、悬崖边的盈利倒计时
2025年一季度蔚来净亏67.5亿登上热搜。 鲜少人注意同期数据:营收120亿增21%,交付4.21万台涨40%,毛利率回升至10.2%。 亏损大头是研发(31.8亿)和换电网络摊销(单站年折旧40万)。 财务模型显示,单站日服务60单可盈亏平衡,上海已做到80单,全国均值仍在45单徘徊。
穿过十年亏损迷雾,蔚来本质上在回答一个问题:当汽车业陷入“组装-降价-再组装”的死循环,是否还有人愿为底层技术买单? 答案写在ET9车顶那枚激光雷达上,写在县道旁新建的换电站里,更写在李斌那句“该省省该花花”的执拗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