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事儿,挺有意思,聊聊我的看法。
事情本身不复杂:当年浓眉大眼的合资车企广汽菲克,破产了。
它在长沙的工厂,就像一件传家宝,挂在网上拍卖,结果一路无人问津。
连续流拍5次,价格从最初的19亿多,一路打骨折到了8个亿。
最后,管理人也想通了,干脆拆开卖。
一块是土地厂房,一块是机器设备。
结局是,一家叫蓝思科技的公司,花了6个亿,把土地和厂房给兜底了。
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是唏嘘。
一个曾经年销22万辆Jeep的明星企业,怎么就落到资产被拆卖的境地。
大家会复盘它的战略失误,会感慨合资模式的黄昏,会追忆大切诺基和牧马人带来的情怀。
这些都对,但如果只停留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情绪里,就有点浪费这个样本了。
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值得咂摸的,不是广汽菲克的“死亡”,而是它资产的“新生”。
买家是谁,比卖家是谁,更能说明问题。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
蓝思科技花6亿买了什么?
70万平米的土地,37万平米的厂房。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现成的、高规格的、配套成熟的现代化制造基地。
如果现在要从零开始,在长沙这样的省会城市,走完招拍挂、土地平整、规划审批、建筑施工全流程,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厂区,别说6个亿,后面再加个零都不一定够,而且时间成本至少两三年。
所以,从金钱账上看,蓝思这笔买卖,值博率非常高。
它用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时间”和“确定性”。
但更有意思的是另一本账,一本关于“价值锚”的账。
为什么广汽菲克的资产,在汽车同行的眼里,连8个亿的起拍价都不值,此前屡次流拍?
但在蓝思科技这个“外行”眼里,光是土地厂房就值6个亿?
答案很简单:价值的锚,变了。
一个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它在谁手里,以及准备用它来干什么。
在传统车企眼里,这个工厂的价值锚是“Jeep生产线”。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生产特定品牌、特定车型(燃油车)的旧体系。
接手它,意味着要承担改造生产线的巨额成本,要面对Jeep这个日渐式微的品牌所残留的复杂售后问题,还要在一个已经极度内卷的燃油车市场里,去搏杀一片未知的未来。
算来算去,这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一个负资产。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接。
但在蓝思科技眼里,这个工厂的价值锚是“高端制造业的物理空间”。
它看到的不是一条条陈旧的汽车生产线,而是一个结构坚固、层高足够、水电管网齐全、物流动线合理的“豪华装修的空房子”。
至于里面原来是造Jeep还是造拖拉机,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壳”的质量非常好,能满足未来高精度制造的需求。
蓝思是干什么的?
全球消费电子视窗防护玻璃的龙头,说白了,就是给苹果、华为这些公司做手机屏幕盖板的。
这个行业技术壁垒高,但同样卷得厉害。
对于蓝思来说,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答案几乎是明牌的:新能源汽车。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大号手机”。
它的核心价值,正在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转向电池、电控、电机,以及更重要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
车载大屏、智能表面、人车交互,这些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这恰恰是蓝思科技的舒适区。
从做手机屏幕,到做汽车中控大屏、内饰玻璃、B柱盖板,甚至未来可能的光伏车顶,这是顺理成章的业务延伸。
所以你看,逻辑链条就清晰了:
1.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机械定义”转向“软件定义”和“体验定义”。
2.这个转移,为大量原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科技公司,打开了一扇进入汽车供应链的大门。
3.蓝思科技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的窗口期,进行多元化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4.此时,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离蓝思总部仅6公里)、基础设施完备、且因原主人“死亡”而价格暴跌的现代化工厂,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蓝思买下的,根本不是一个破产的汽车工厂,而是一张通往汽车新时代的廉价船票。
它买的是一个物理载体,一个可以快速填充自己新业务的“躯壳”。
这件事,其实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过去二十年,我们经历了合资品牌最辉煌的时代。
外方出技术、出品牌,中方出市场、出土地、出人力。
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皆大欢喜。
广汽菲克就是这个模式的产物。
但现在,时代变了。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我们的本土企业,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供应链,都已经跑在了前面。
曾经作为老师的“外方”,现在反而成了需要补课的学生。
合资模式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矛盾自然就来了。
广汽菲克股东双方的纠纷,本质上就是这种结构性失衡的体现。
所以,广汽菲克的倒下,不是孤例,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一个依赖“市场换技术”模式的结束。
而蓝思科技的接盘,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标志着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新的玩家正在用新的逻辑,来重新定义和估值旧世界的资产。
这是一种“跨界降维打击”,也是一种高效的资源再配置。
死掉的燃油车产能,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新能源产业链所吸收、消化,成为其继续壮大的养料。
这背后,是资本的嗅觉,更是产业周期交替的必然规律。
当然,对蓝思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买下一个厂房,和真正能在汽车这个极其复杂的行业里站稳脚跟,完全是两码事。
汽车行业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电子。
这是一个全新的、需要长期投入和学习的领域。
但无论如何,一个旧时代的遗物,没有在废墟中被遗忘,而是被新时代的力量拾起,准备赋予其新的生命。
这本身就比单纯的破产清算,要积极得多。
我们正在亲眼见证,钢铁的躯壳里,灵魂正在被悄然置换。
这比看一场新车发布会,要来得更深刻,也更真实。
共勉共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