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外企君小编 图 | Luis Quintero
“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又一次大规模召回,启动电机的腐蚀问题可能将车主置于潜在危险之中,即使车辆熄火停放也不例外。”
——
宝马集团于9月26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至少33.1万辆汽车,原因是起动机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起火风险。此次召回涉及2015年至2021年间生产的大部分车型。
根据宝马公布的资料,德国市场受影响车辆为13.6万辆,美国市场则高达19.5万辆。由于涉及车型生产时间跨度长且市场范围广,实际召回规模可能超过目前已公布的数字。
宝马此次召回的核心问题在于起动机的腐蚀问题。根据召回公告,受影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机可能因腐蚀而导致过热和短路。
具体来说,水可能渗入起动机内部,造成腐蚀、启动故障以及局部过热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火灾危险甚至在车辆熄火停放时也依然存在。宝马公司因此紧急呼吁车主,在车辆完成维修之前,应将车停放在室外,并远离建筑物或车库。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召回公告指出,受影响车辆的“起动机继电器可能发生腐蚀,从而导致继电器过热并短路”,存在引发火灾的风险。
本次召回涉及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生产的众多宝马车型。宝马方面已明确表示,将直接通知受影响的客户。
从全球分布来看,除了已经在官方声明中确定的德国13.6万辆和美国19.5万辆,考虑到生产时间段和市场分布,实际召回范围可能覆盖更多国家。
这已经不是宝马第一次面临大规模召回。2024年,宝马曾因德国大陆集团供应的刹车系统故障而召回150万辆汽车。2023年也有过因质量安全问题召回汽车的情况,反映出某些普遍存在的供应链管理或设计缺陷问题。
对于宝马集团来说,此次大规模召回将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虽然宝马没有公开具体的维修成本,但考虑到需要为数十万辆汽车更换起动机,并且部分车辆可能还需要安装更强大的电池,预计总成本将相当可观。
在汽车行业,召回并不罕见。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的统计数据,仅2025年上半年,我国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60次,涉及缺陷车辆506.88万辆。
全球范围内,汽车召回已成为常态化的质量监管措施。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3次,涉及车辆1.20亿辆。这一数据表明,汽车制造商对产品缺陷的认知和响应正在加强。
外企君小编观察认为,大规模召回事件揭示了汽车行业在质量管控方面面临的共同挑战。即使是宝马这样的高端品牌,也难以完全避免缺陷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汽车零部件集成度提高和供应链全球化,质量控制难度不断增加。
中国汽车工程专家强调:“在‘新四化’对汽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背景下,汽车企业未来除了需要加强创新外,高质量发展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一观点指出,汽车企业必须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
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将“以制度创新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完善产品安全与召回法律法规,强化企业产品安全与召回合规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缺陷召回法定义务”。
对于消费者而言,及时的召回是制造商负责任的表现。缺陷产品的及时召回,有效减少了缺陷产品导致的伤害事故发生,避免了更多消费者因为产品缺陷而造成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
此次宝马大规模召回事件为整个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汽车复杂性的增加,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加速,制造商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专家认为,召回制度对“推动企业不断革新生产技术、优化管理流程,力求从源头上减少产品缺陷,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地契合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建立更为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更完善的质量检测流程至关重要。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质量治理中的应用,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3次,涉及车辆1.20亿辆,这表明监管环境和企业责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