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

果然,网络的喧嚣,总能将水搅浑。

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维权,竟能演变成如此声势浩大的“逼宫”大戏。

而且,矛头直指风头正劲的小米汽车。

01

这新能源车市的春天才刚开始没多久,小米SU7的订单就跟雪片似的飞来了,据说锁单量已经突破了多少多少万。

可就在这泼天的流量之下,一股不和谐的暗流,也悄然涌动。

一位号称百万粉丝的汽车博主,突然振臂一呼!

他要带着70名“苦主”车主,去跟小米“硬刚到底”,要求“退一赔三”。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小米SU7 Ultra宣传的碳纤维前舱盖,说是完全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还带双风道高效导流,结果呢?”

他义愤填膺,在镜头前痛斥:

“我们拿鼓风机对着开孔吹,一点风都不带过的!这跟普通铝制机盖有啥区别?糊弄鬼呢!”

更让他和车主们“怒不可遏”的,是那高达4.2万元的碳纤维套件选装费。

“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个寂寞?这不明摆着坑人吗?”

还有,那交付后才通过OTA“偷偷”限制的电机马力。

“宣传时说的1548匹,怎么拿到手就缩水到900匹了?合同里也没说赛道解锁要啥条件啊!”

一时间,群情激愤,仿佛小米犯了滔天大罪。

这位博主声泪俱下的控诉,配上车主们愁云惨淡的表情,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爆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

这事儿吧,确实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作为国产新能源的“当红炸子鸡”,小米SU7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万众瞩目。

雷总亲自挂帅,三年磨一剑,声称是带着诚意来的。

发布会上,那些激动人心的参数,那些“遥遥领先”的配置,点燃了多少米粉的热情。

“为了这辆车,我等了太久!”

“这才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梦想之车!”

社交媒体上,类似的赞美不绝于耳。

甚至有人放出豪言:

“只要小米敢造,我就敢买,哪怕是个样子货,我也认了!”

雷总也曾这样描绘他对用户的承诺:

“我们要把用户当朋友,真心换真心,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小米汽车的回应也显得“诚恳”:

“对于信息沟通中的不清晰,我们深表歉意,会积极改进。”

这看似美好的开局,怎么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多“尖锐”的矛盾呢?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难道,真的是小米店大欺客,把消费者当猴耍?

可细细品来,这背后似乎又没那么简单。

02

其实,也不能全怪消费者“小题大做”。

毕竟,真金白银花了出去,期待值拉满了,结果发现货不对板,心里有落差是正常的。

那个碳纤维前舱盖的风道问题,如果真如博主所言,只是个摆设,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毕竟,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这些词汇听着就高大上。

消费者冲着这个“专业”来的,结果发现专业了个寂寞,那感觉就像,一腔热血,洒给了空气。

还有那个OTA限制马力的事情。

虽然很多性能车都有类似的“赛道模式”或“性能解锁”机制。

但如果小米在售前宣传时,没有把这个限制条件和解锁方式明确告知。

那确实容易让满心期待“猛兽出笼”的车主,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我买的是超跑的芯,你却给我套了个家用车的外壳?”

这种心理落差,可以理解。

最让一些车主“上头”的,恐怕还是小米方面的后续处理。

副总裁李XX在谈判中那句“退订会造成小米崩塌”,听着就像是某种“威胁”。

而提出的补偿方案——要么两万积分,折合人民币也就两千块;要么改配铝制机盖,但得重排30周。

这在维权车主看来,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

“我们是差那两千块钱的人吗?我们咽不下这口气!”

“等30周?黄花菜都凉了!凭什么我们的时间就不是时间?”

于是乎,维权群从70人迅速扩大到了近400人。

他们高喊着“退一赔三”的口号,誓要与小米斗争到底。

甚至有车评人闫闯等也公开站队,批评小米这是“消费欺诈”。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法律专家也出来分析:

“如果法院认定小米明知功能缺失仍进行虚假宣传,那确实可能构成欺诈,支持‘退一赔三’并非不可能。”

市监部门虽然建议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目前未立案,但也给这把火又添了点柴。

看上去,小米这次是摊上大事了,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纯粹吗?

那70个人,真的全都是“受害者”?那个百万博主,真的只是“为民请命”?

唉,只能说,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情绪可以操控的时代,任何看似正义的呐喊,都可能夹杂着不为人知的算计。

真正的维权,是据理力争,是寻求公正。

而不是,拉大旗作虎皮,聚众施压,把水搅浑,试图从中渔利。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太多的“维权”,最后都变了味。

03

实际上,明眼人或许已经看出了些许端倪。

那个所谓的“鼓风机测试”,真的科学严谨吗?

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个小小的开孔,在特定的风速、风压、以及整车动态环境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拿个家用鼓风机在静态下吹一吹,就能判定其“形同虚设”?

这未免也太“民科”了吧。

小米官方虽然致歉说“信息表达不够清晰”,但并未完全承认设计无效。

或许,他们也觉得这种测试方法,本身就很滑稽。

至于那个OTA限制马力。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普通用户的保护?

毕竟,1548匹的马力,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赛道训练的普通人来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旦在开放道路上“激情释放”,后果不堪设想。

先给一个相对安全的马力区间,待用户熟悉车辆特性,并确认进入封闭赛道环境后再解锁更高性能,这在逻辑上并无不妥。

关键在于,售前告知是否充分。

而这一点,往往容易在销售环节因个体差异而出现信息传递的偏差。

最值得玩味的,还是那个“退一赔三”的诉求。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听上去,很诱人。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尤其是那个4.2万元的碳纤维套件,一旦“退一赔三”成功,那就是12.6万元的额外赔偿。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横财”。

当70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在一位“意见领袖”的带领下,齐刷刷地提出如此高额的索赔。

这真的还只是单纯的“维权”吗?

会不会,已经悄然滑向了“聚众敲诈”的边缘?

小米副总裁那句“退订会造成小米崩塌”,或许并非空穴来风的威胁。

而是面对这种“抱团施压”,可能引发大规模恶意退订潮的真实担忧。

毕竟,任何一个新兴品牌,在发展的初期,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更何况,这背后,似乎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有人说,这是典型的“聚众闹事,敲诈勒索行为”。

往大了说,“就是阻碍中国电车企业的全球化,背后一定有间谍在策划。”

这话听着有点“上纲上线”,有点“阴谋论”。

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好不容易才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取得了一点先发优势。

这个时候,如果国内的龙头企业,因为一些可以协商解决的瑕疵,就被自己人以“无限上纲”的方式往死里整。

那最终得利的,会是谁呢?

百万博主带70人硬刚小米,要求退一赔三!典型的聚众敲诈行为!-有驾

是那些真正热爱这个品牌的消费者吗?

恐怕不是。

一码归一码。

小米在产品宣传和沟通上,若真有不当之处,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补偿。

但,这绝不应该成为某些人借机生事,狮子大开口,甚至试图搞垮一个民族品牌的理由。

至于,这背后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间谍策划”。

我想,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小米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