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早晚天色暗得快,不少人骑电动车出门时,总觉得车灯“能省则省”——要么觉得路边有路灯、自己能看清路就不用开,要么干脆把车灯当成单纯的“照明工具”,忽略了它其他的作用。可实际上,交警多次提醒,电动车车灯的功能远不止照亮路面,其中2个关键作用,老司机早已养成习惯,新手却常常忽略,也因此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1. “主动示廓”,让周围车辆行人注意到你
很多人骑车时只关注“自己能不能看见路”,却忘了“让别人看见自己”才是更重要的安全前提。
尤其是清晨、傍晚光线昏暗时,或是遇到阴天、雾霾、隧道等视线不佳的场景,即便路边有路灯,电动车体积小、车身颜色不显眼,很容易被汽车、自行车等其他车辆的驾驶员“视觉忽略”。
这时候打开车灯,并非为了照亮前方,而是通过灯光发出明确信号,主动让周围的人提前察觉你的位置,避免因对方没注意到而发生剐蹭、碰撞。
这种“主动亮灯”的行为,本质上是给自身增加一层安全保障,降低因视线盲区引发意外的概率,而非单纯的“多此一举”。
2. 传递行驶意图,减少路口和变道时的冲突
电动车的转向灯、刹车灯,同样是重要的“安全信号装置”,却常被人忽视使用。日常骑行中,转弯、变道不打转向灯,减速、停车时不通过刹车灯提示,很容易让后方或侧方的车辆无法预判你的行驶轨迹——比如突然转弯时,后方车辆没收到信号,来不及减速避让;减速停车时,后面的人不知道你要停,容易因反应不及时追尾。
规范使用灯光,本质上是用明确的信号“告知周围车辆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提前减速或避让,从源头减少路口、路段上的行驶冲突,避免因“信息差”引发的意外。
说到底,电动车车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骑行时的“安全信号”。无论路况是否熟悉、路上人多不多,养成出门就开大灯、转弯变道打转向、减速停车亮刹车灯的习惯,既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保障道路通行秩序的基本要求。
毕竟骑车出门,平平安安才是最根本的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