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什么时候变成了标准版?我心里一惊,原来是Model Y的续航又升级了。说实话,我当时还以为它的那套220多公里的续航算是极限了,毕竟外界普遍认定纯电SUV在长途表现上还没有燃油车那么成熟。结果这次宣布,说续航升到821公里,差点让我以为特斯拉又在调配黑科技了。
我有个朋友之前一直觉得特斯拉的快充效率够用就行,他说用个快充充个半小时,差不多也能哼哼到家。可是新款的官方数据还没完全公布,估算90%的充电时间可能还是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倒也符合他们一贯的调性。只是,距离我之前 rough估算的续航,显然是用料升了一轮。
要说这车的细节,外观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是那副科技感满满的封闭式前脸和梯形进气格栅。个人觉得这种设计,是不是已经变成特斯拉签名式了?侧面看,隐藏门把手和无框门,倒也挺有未来感,天窗也未少。尾部鸭尾上翘,配合贯穿式尾灯,拉长了比例,又多出了点静态的运动感。
我尝试想象车内,体验肯定不同。之前试过的三辐式方向盘,用料和握感都不错。调节着调节着,就想起自己那辆旧车,调节操作比这个古董还繁琐。它的中控屏还是那块15.4英寸LCD,画面清楚,不卡顿,但我疑惑的是,毕竟系统基于AMD Ryzen的架构,用升级幅度怎么看?(这块先按下不表)倒车影像、盲区监测都标配,感知距离424米,听上去挺牛的,有没有用实地测试过?我猜测,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天气、路况影响,传感距离未必能完全达标。
说到配置,这次的Model Y还支持L2 level的辅助驾驶,使用纯视觉传感方案,倒是环保得很。问一句,外面那8个摄像头,突然让我想起一场科幻电影中的监控系统——不过实际用起来,靠视觉实现自动驾驶难免还是试错阶段的技术。城市导航、自动泊车要额外选装,多少有点诚意不足的感觉。你会不会觉得,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担心购买后售价会不会稳不住?毕竟,特斯拉这个品牌的二手价,已经成为一些人买不买的参考指标。
尺寸方面,长宽高保持一致(4797/1920/1624mm),轴距2890mm,属于标准的中型SUV。内部座椅用的是仿皮,支持前排6向、后排2向电调,带加热功能,通风也有,但按摩功能缺席。说真的,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还可以,但我一朋友开了几天,说感觉坐久了还是腰疼。是不是我想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座椅的设计和材质,还不够优化。
行李箱空间,822L,后排放倒,基本能扩展到2022L。居然还能装下我那次去周末露营的帐篷和一些工具箱,锅碗瓢盆都不在话下。尤其是在城市周边兜兜风,偶尔带点大件行李,感觉还挺靠谱的。有个细节我翻了下笔记,贴身的车载摄像头加入夜视功能后,可以让自动泊车更靠得住——不过这个功能要不要经常用?倒车时,看到那些亮晶晶的夜视画面,心里还会偷偷担心被监控。这世界变化快,车辆隐私保护这一块,是不是也要提前考虑点。
动力方面,225kW的后置单电机,扭矩到达440Nm,官方说0-100只需5.6秒。很多人会觉得这速度其实还行,但比起老款的车型,竟然还提升了0.3秒。这提升乏善可陈,毕竟我知道,同价位的燃油SUV,很多都能飙到这个水平。难怪有人说:电动车加速快是真的快,但其实也没那么多门槛。
再算一笔小账,续航821公里,算下来,按照我每天上下班50公里,两个星期充一次电也没问题。虽说快充平台支持400V高压,但快充时间尚未公布——我猜大概还是40-60分钟,跟现款差不太多。相比较国内同价位纯电SUV,比如比亚迪唐EV(估算450公里续航),其实差距不大。究竟是续航硬指标做到了,还是太阳能电池在预热呢?
说到底 —— 这台车你会不会觉得,动力和续航的提升,有点像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毕竟特斯拉一直挺喜欢在技术上高歌猛进,但稳不稳,还是看后续的市场反馈。底盘方面,前悬采用双叉臂,后悬多连杆,维护简单,像模像样。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开起来的感觉还是挺硬朗的,不像某些国产SUV那样软绵绵的。
而且,这次还加了运动模式,感觉这回是想跟驾驶乐趣扯上点关系。说白了,即使是电车,也开始追求表现。可怜我每次试车都要在车间跟技术员沟通是不是省油和操控兼得,他们只能笑笑说新款会不会更有趣。
我从没想过,自己的车会这么快就追到续航821公里这个天花板。或许,是我低估了特斯拉的技术转折点,或者……是我搭错了时代的节拍?这次的细节,到底还藏了多少未公开的隐藏技能?下次去看展车,我还想试试它的运动驾驶模式,看能不能碰撞出点火花。
你觉得,未来会不会有一天,买车就像买手机一样,续航、智能、性能全部像套餐一样,随心选择?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用起来的感觉。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