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

关于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这档事,一大早翻了新闻热搜,眼见着一堆人喜气洋洋地谈“智启新篇,网联未来”,咱心里不由地冒了个问号——智能网联汽车,到底是噱头还是真正能改变咱们生活的家伙?沈阳搞这大会,一群官员、学者、企业大佬云集,动辄上亿的投资,这到底意味着啥?是真要造福百姓的,还是又一轮产业圈地和资本游戏?今天咱就唠唠这个事。

咱们都明白,现在整个汽车圈最热的两个词,一个是“新能”,一个是“智能”。以前的老司机得研究油门刹车,现在得琢磨算法系统,一个个都往程序员、数据工程师方向转型。开头的政府领导发话,说新能源汽车已经弄出了一条完整产业链,还有国际竞争力,听着是挺振奋人心的。可是,你不得不问一句:这产业链真就扎实了吗?是掌握核心的链了,还是还是被人“卡脖子”呢?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再看主办方阵仗,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这阵容确实不小。一场大会拉来400人,座谈的是未来发展路径。一个地方政府大手笔投资科技产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风口工程”:今天打响科技城市头衔,明天卷土重来就要转型产业。问题来了,这回能不能成真,不会又是一波轰轰烈烈的开幕,后边就只剩官方新闻稿“热闹热闹”吧?

一位专家说,AI全方位重塑人类社会,生产力、认知方式、社会结构全要变。可没人细说,这“重塑”的阵痛谁来承受?一跑马圈地、全民AI时,咱们现在不少打工人,对AI更多是焦虑而不是兴奋。比如说,自动驾驶真大规模推开了,跑出租的、搞搬运的、送快递的,饭碗还稳妥吗?一车能自己跑、自动接单,城市里没几号人不用学习新技能,直接面临失业,就业市场不是跟着鸡飞狗跳?

再细说产业生态。有人拍着胸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关键在于国家超前战略布局与市场化创新生态。”大道理没错!可一落实到地方呢?是都能吃到蛋糕,还是“国企高管盆满钵满,普通打工者只能唱赞歌”那一套?何况,全球化一变天,咱可以依托大市场,也能做大产业链,但是真要“技术创新为王”,得拿出能扛打的专利和原创技术来,光靠补贴、红利刺激,泡沫说破就破——现在不是正有不少“套补贴骗流量”的产业乱象吗?

大会现场最后一块,就是成果发布。哈啰集团投10个亿在沈阳建东北总部,几家头部科技公司,各种“L4无人驾驶、农机、无人车、洗扫车、AI全场景解决方案”,新词儿层出不穷。这里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资本要开始入场“赌明天”,二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得提前布局分蛋糕。当然,这些项目里肯定有真家伙,但更绕不开一层——地方为了数据、拉动GDP,往往“宁滥勿缺”,追风比谁都快。但凡有点“智能化、无人化”味道的东西,都能蹭个政策、拿点补贴。社会也该警惕这里头混水摸鱼的。

再说说“车路云一体化”,不是一句口号。说到底,自动驾驶能不能真落地,靠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技术牛,而是得有城市底层的智能路网、数据传输、场景落地。你城市路网智能化没跟上,千万辆车就算装了芯片,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北京、沈阳、长春、济南、鄂尔多斯五个地方联合搞标准统一,乍听高大上,其实最大的难点往往在于数据共享,一地一码头,各管一块,真能协同运转才叫牛,不然要么沦为比拼政绩的展牌工程,要么就是小圈子里自嗨。

值得一琢磨的是,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传感器大数据、LTE、5G/6G通讯这些东西,一样都不是便宜玩意儿。眼下中国几个大城市已经建了智能网联示范区,但你深入问问,真正能“常态化运营”的,能有几例?空有概念,落地就搁浅。老百姓买不买账还是得看体验、价格、便利和安全。如果花个几十万,买回来一堆“花哨功能”,结果还不如老司机琢磨条小路快,谁乐意呢?

再说场景演示,什么“无人车运营中心、智慧物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把上下游演员全拉进一块写合同,办签约仪式。这必然是可喜的进步,但你真去看看,以前多少“产教融合”最后演变成假培训、真走过场,最后成了一纸空谈?整个生态链能不能真融合深化、催生新职业岗,这才是死活问题。不是说签几个大合同,发几份新闻通稿,产业就叫“智能高地”了。

还有一层值得深思,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是极强的技术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大企业能烧钱,地方政府能贴钱,中小企业能跟得上吗?一个地方引进几家巨头,还能滋养周边产业链层层开花,岗位增多、工资变高才叫本事。要是只换来几个“巨无霸”企业自家过日子,老百姓的就业和创业空间反倒被压缩。大浪淘沙,能留下的是能联成一片、互相扶持的企业群体,不是几只高高在上的科技独角兽。

说到底,不管大会吹得有多响,最终检验的只有一条:是不是让普通市民的生活更便利,让新生代学生有希望、有岗位,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不能沦为精英的秀场、资本的游戏、官员的政绩排名,最终又走回老路。

其实,静下心来想,沈阳办这个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是城市竞逐科技风口的缩影,但是真正要走出来“品质”而非“政绩”,有几考验在那儿杵着: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第一,核心技术得逐步硬起来:算法、芯片、数据安全......这些是产业链的“命门”,谁能掌握、谁才能说话算数。

第二,数据和城市智能基建得扎扎实实做起来:别搞成概念秀场或者烂尾工程。

第三,产业链上下游要共生互利,不能巨头独大,把合作伙伴散养、补贴一断就塌方。

第四,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要兜底,岗位不能全被AI大潮冲走;与其一窝蜂追赶科技风口,不如提前做好职业转型和终身教育,不能让人家中青壮失业,只能干些低端工种。

第五,要敢于直面行业里各种资本乱象和泡沫,不能假创新、伪高科技混进来割韭菜。让科技变现产业,不能靠PPT,也得看量产和市场评价。 比如说,今天公布一堆L4自动驾驶、城市协同云解决方案,再过三年,还能不能见到真正的落地产品?这才是真本事。

最后说句实在的,人类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从牛车马车再到汽车飞机,从来没停下过。智能网联汽车当然是个好方向,但路怎么走,核心技术谁掌控、数据平台谁在话语权、地方产业链能不能“串珠成链”、普通打工人能不能分蛋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问题。科技当然值得追,但别一拍大腿捧“高科技”,最后老百姓吃不了兜着走;创新生态要做,也是大家一起做饭吃,不能只盛官员和企业家的大碗。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行业大佬齐聚,百姓关注能否落地-有驾

所以,你要问我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之后,咱憧憬未来可以,别只会画大饼。老百姓更在乎——这技术啥时候真正走进生活?能不能让路更通畅、车更安全、就业岗位更多、大家钱包鼓一点?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落到咱普通人头上,才是真的智能网联汽车新篇章。变革从来不怕开始,关键能不能落地、能不能惠及大伙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