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儿个咱聊点跟咱钱袋子息息相关的大事!
最近车圈里那些真真假假的消息,看着热闹,背地里的水也深不见底。
就拿懂车帝在海南搞的那场冬季测评来说,明面上是评测,实际上却把问界架在火上烤。
这事儿,咱得好好剖析剖析,免得各位在购车时,被一些“专业人士”给忽悠了。
说白了,现在新能源车主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电池寿命缩短,也不是实际续航缩水,而是掏空家底买的车,被某些不靠谱的评测机构给坑了。
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咽下这口气?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底,懂车帝策划了一场新能源车的寒冬实测,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让问界M5与特斯拉Model Y正面交锋。
结果如何呢?
这场交锋,明显偏袒一方!
只要稍微懂点门道的,都能瞧出端倪,这哪是公平对决,简直是“暗箱操作”,一场预先设定的“戏码”。
咱们先来扒一扒这“戏码”是怎么上演的。
先说前车距离。
这可是衡量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
结果呢?
特斯拉的前车距离,竟然比问界多了足足两倍有余!
这摆明了是为特斯拉预留出更大的安全余量。
这就好比百米赛跑,你让刘翔先跑五十米,这比赛还有意义吗?
再说测试速度。
速度越快,留给车辆反应的时间就越短,对AEB系统的考验也就越大。
结果呢?
特斯拉的速度,又比问界低了好几公里/小时!
这简直是降低特斯拉的测试门槛。
如同考试一般,学霸做的试卷题目比学渣的简单,这还能考察出真实水平吗?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测试人员竟然人为干扰问界的变道操作!
这种行为,闻所未闻!
你这到底是测试车辆性能,还是故意制造险情?
就好比足球比赛,眼看对方球员要射门得分了,直接违规将其绊倒,这还算是公平竞赛吗?
更令人气愤的是,出了问题,某些评测机构还试图把责任推卸给车企!
好像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
这逻辑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这就好比你开车撞了人,却跟交警说,这车的设计与我无关,责任不在我?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激怒了华为高层,公开怒怼!这事情闹得,颜面何存?
更让人反感的是,某些机构在数据上做手脚。
平心而论,经由严苛的德国TÜV认证的国内新能源车智能驾驶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领先。
然而,某些评测机构却拿着放大镜,专挑瑕疵,无限放大个别案例。
以问界M9为例,其智能驾驶里程占比高达九成,但事故发生率仅为行业均值的十分之一!
这有力地证明了问界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问界M9的保费大幅下调,让同行艳羡不已!
这些确凿的数据,他们为何视而不见?
反而抓住一些突发事件不放,借此煽风点火!
不禁让人想起之前中汽研进行的摸底测试,人家将光照强度、路面材质、目标物反射率等影响因素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这才是严谨负责的态度,这才是对消费者负责!
反观某些流量至上的评测,拿着一台摄像机,就敢冒充专业实验室!
测试结果,比算命先生的卜卦还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样的结果,你敢相信吗?
有网友戏言,现在看车评,得自备计算器,手动去除那些充值宣传的内容!
否则,很容易被带偏。
好在,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调查评测行业的乱象,计划对这些“黑作坊”进行整顿!
这消息,着实振奋人心!
实话说,现在汽车博主比汽车销售员还多!
测试标准,完全取决于心情好坏!
今天心情舒畅,就说这款车“强烈推荐”,明天心情不佳,就说这款车“谨慎考虑”。
消费者该如何是好?
与其挖空心思炒作,不如学习保时捷,直接用真车撞击墙壁!是骡子是马,一目了然!
归根结底,车企在技术上竞争,评测机构在演技上较量,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这难道不令人愤慨吗?
客观地说,消费者并非不明事理。
近来问界销量一路高歌猛进,老车主带着新车主组团提车!
这才是市场真实的选择!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得来的,真金白银的投入,胜过任何评测报告!
汽车评测这玩意儿,说到底,不过是个参考依据。
咱们购车,还需立足自身实际需求,多了解、多体验、多咨询。
切莫被“专家”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判断!
当前,部分车企也开始涉足评测领域,直接将车辆置于极端环境中,让消费者亲眼见证其性能。
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购车是大事,务必擦亮双眼,以免被不靠谱的评测误导!
各位,对于汽车评测,你们持何种看法?
是否有过被坑的经历?
或者有值得信赖的评测推荐?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