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贾跃亭这个名字又一次在大家伙儿的视野里热闹了起来。
他在美国洛杉矶开了一场发布会,推出了一款叫做法拉第未来FX Super One的新车。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好奇,有的人怀疑。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来龙去脉给大家好好捋一捋,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也聊聊他那个说了好些年的“下周回国”,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先说说这场发布会,搞得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贾跃亭站在舞台上,还是那个大家熟悉的形象,激情澎湃地介绍他的新作品。
他说这款新车是一款MP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商务车或者大家庭用的保姆车。
它的目标可不低,直接瞄准了美国的豪华车代表——凯迪拉克凯雷德,那可是很多美国明星和有钱人出门的标配。
为了显得厉害,贾跃亭给这款车安了一大堆听着就很高科技的名头,比如“全球首款头等舱级EAI-MPV”,还说它是一个“汽车具身智能生命体”。
简单来说,就是想告诉大家,我这车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是个有脑子、能交流的机器人。
发布会结束的时候,屏幕上显示已经有一万出头的订单了。
可有意思的是,这车到底卖多少钱,具体的配置有哪些,一概没说,得等下一次所谓的“终极发布会”才公布。
这就好比你进了一家装修豪华的饭馆,老板跟你吹嘘他家的菜是天下第一,让你先交一万桌的定金,但菜单和价格都保密,这事儿搁谁心里都得打个鼓。
那么,这款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新车,到底有什么真本事呢?
根据贾跃亭的介绍,主要有两个卖点。
第一个是在车头装了一块巨大的屏幕,能播放动画,还能跟人互动,他管这个叫“超级智脸”。
这设计确实挺吸引眼球的,想象一下,以后在路上等红灯,前面的车头突然给你演一段小品,是不是挺魔幻的?
第二个卖点是一套智能系统,还有两种动力选择,一种是纯电动的,另一种是号称全球独创的混动技术。
贾跃亭的口气很大,说要靠这台车改变美国高端出行市场,让大家别总盯着凯雷德了,还要“重新定义人车关系”。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美好?
可发布会的热度还没过去,眼尖的网友们就发现问题了。
有人把这款FX Super One的照片,和咱们国家长城汽车旗下魏牌的高山MPV放在一起一对比,嘿,这下可就热闹了。
除了车头那块大屏幕和一些细节装饰不一样,两台车的整体造型、车身线条,简直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了嘀咕:贾跃亭这不会是直接从国内买了一批魏牌高山,运到美国,给它换了个前脸,贴上自己的牌子,就当成是自己研发的新车来发布了吧?
这种操作在行业里叫“换标”,说白了就是套个壳。
如果外观只是巧合,那动力系统就更让人怀疑了。
要是他那个所谓的“全球首创”混动技术,最后被证实用的就是魏牌那套已经非常成熟的1.5T插电混动系统,那他之前说的那些“颠覆”、“重新定义”可就成了笑话了。
这就像有人宣称自己酿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酒,结果大家一尝,发现味道跟超市里卖的二锅头兑雪碧差不多,那场面就尴尬了。
造车本身的故事讲到这儿,其实只是个引子。
贾跃亭真正想讲的,是他那个更大的“生意经”。
这次他又提出了一个叫“中美桥梁”的说法,而且还是升级版。
他说,这次新车发布,就意味着他搭建的这座连接中国和美国的汽车桥梁,算是正式通车了。
他要用一种所谓的“四轻四快”模式,来帮助咱们国内那些在激烈竞争中感到疲惫的汽车公司,通过他法拉第未来这个渠道,轻松地把车卖到美国去。
这个故事听起来特别诱人,好像是给国内车企画了一张大饼,告诉大家跟着他有肉吃。
可咱们不能光听他怎么说,还得看看他手里到底有什么牌。
现实情况是,法拉第未来这家公司自身的状况可以说是相当艰难。
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财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这家公司总共才交付了2台车,你没听错,就是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2”台。
卖这两台车,公司收入是30万美元,但为了维持公司运转,花出去的钱却高达4380万美元。
也就是说,每卖出一台车,背后都是巨额的亏损。
这样的经营状况,别说当帮助别人的“桥梁”了,它自身就是一艘到处漏水、急需资金来修补的大船。
他现在向国内车企伸出橄榄枝,与其说是想当救世主,不如说更像是想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分担成本,帮他渡过难关。
最后,咱们再回到那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贾跃亭到底什么时候回国?
前段时间,他在一个视频里声泪俱下,说自己的父母孩子都在北京,自己非常想家,想回来。
这话说得确实挺感人的,人之常情嘛。
但是,他紧接着又给回国这件事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等他的法拉第未来公司取得成功,他才有能力和脸面回来,还掉在国内欠下的巨额债务。
他还乐观地表示,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话是这么说,但咱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
就按他现在一个季度交付两台车的速度,要去完成那一万多台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订单,得等到猴年马月?
就算以后产能奇迹般地爆发了,从生产、交付,再到公司实现盈利,最后赚到足够的钱来还清国内的债务,这个过程有多漫长,恐怕连最乐观的人都不敢想象。
说2030年能回来,可能都算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
从当年离开到现在,贾跃亭的造车故事已经讲了快十二年了。
这些年里,他被很多人贴上了“PPT造车鼻祖”、“老赖”的标签。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你又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能力。
他能让一家年年亏损、随时都可能倒闭的公司,一次又一次地从悬崖边上被拉回来,总能找到新的投资人愿意相信他的故事,为他的梦想掏钱。
这种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讲故事的本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出几个。
只是,当同样的故事内核,换上一件新车的外衣,配上车头那块闪烁的“超级智脸”屏幕,再次上演时,如今的资本市场和消费者,还会像以前一样,心甘情愿地为这同一套剧本买单吗?
这背后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真正的产业进步,是靠这种眼花缭乱的发布会和宏大的叙事,还是靠像我们国家那些车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搞研发、提质量、做产品呢?
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