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汽车推滑板底盘,模块化标准化创新,商用车造车变简单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要在商用车领域搞出点新花样,可说起来比做起来简单。我们天天在路上看到的货车、面包车、冷藏车、房车,外表千篇一律,骨子里却是千差万别。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造车逻辑其实还是挺原始的,一台新车从平台打造、底盘调教、动力总成、车身布置,都得一点点抠,每换个功能,工程师得从头赶一遍流程,时间久、成本高,想创新还得忍受周期特别长。大家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你让我问:“为啥行业里迟迟没个彻底改变?”我估计没人敢拍胸脯保证改天换地。

技术难是理由吗?肯定是。商用车又不像小轿车,随便点个配置就能量产。商用车讲究是拉货、挣钱,讲究是定制改装——今天拉快递,明天装菜,后天改房车,市场逼着你得能变戏法。可问题来了,每个需求都定制开发,谁受得了?

壁虎汽车推滑板底盘,模块化标准化创新,商用车造车变简单-有驾
壁虎汽车推滑板底盘,模块化标准化创新,商用车造车变简单-有驾

所以,现在有人一拍大腿:滑板底盘你得研究一下。敢问,滑板底盘有多革命?说简单点,等于给车装了个“通用脚”,你车身怎么变都行,底下这个基础盘子不动。优点就是,机械接口、电力接口、数据接口都标准化。也就是说,厂商只要专心变车身,其他复杂、烧钱、低效的部分都包给底盘平台,一下把造车的门槛大大降低。

说得再浅显点,这像不像乐高玩具?底下底座稳稳地,你爱怎么搭楼、插部件都随你高兴。而且一来“套件化”,二来“标准化”—这套路其实是IT界和家电界早早就玩转了的。但为啥汽车业尤其是商用车这么多年不敢迈这步?一是技术限制,二是行业顽固,三是厂之间互相瞅着小心眼,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

问题来了,滑板底盘到底靠谱吗?真的能解决大家的痛点吗?这里就要提到壁虎汽车,最近就是他们的汪奇谋带队,在业内把这玩意儿做成了。你别看名字怪,他这个“奇谋”还真不一般。人家干脆利落,把底盘分成前端动力、中端储能、后端承载三大件。动力、热管理、悬挂、刹车、转向完全能插拔更新,电池包还可以因车型需要拉长缩短,后悬挂还能选。这下子,主机厂、整车厂、客户、改装厂都乐开了花。你要厢式货车,OK;要面包车,立即来一辆;房车冷藏车,没问题,还能随时升级,甚至纯电或增程随你选择。以前造商用车就像做瓷器,一不小心碎一摊,现在成了玩积木,效率倍增。

可是有人继续追问:这样平台化,会不会变成样子货?是不是只是把复杂度转移到别处?人家用成绩说话。这回壁虎汽车搞出来的金琥M9,带着实打实的滑板底盘,在一场新能源商用车比拼里咔咔拿了8个大奖,全能金奖都收入囊中。啥加速、刹车、续航、动力各项都测了,连智能化系统和安全评价都不落下。你说,真要是绣花枕头,谁愿意服气?

实际上,咱们最该敲脑壳想想的问题是:这个模式能走多远?能不能持续搞下去?技术创新是不是昙花一现?别小看这些疑问。毕竟中国人玩商用车从来都讲一句话——市场才是唯一的试金石。今天大家都说新能源趋势明显,政策有红利、需求在爆发,那这个滑板底盘是不是就稳赚不赔?

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我倒觉得,这样的平台和技术只有一条路好走——别光想着自己牛掰,把生态建起来,让更多玩家进来分一杯羹。壁虎汽车现在的底盘设计,本质上是技术民主化、造车工业互联网化。因为接口都是标准的,所以第三方创新者能在你基础上搭载更多不同“上装”。物流公司想要小改款、房车品牌要个性座舱,甚至新出的小创业团队黑灯工厂造网约车,都能在滑板基础上动脑子。以后中国这些小而美的商用车品牌,未必就束手束脚。

当然,好处不少,烦恼也躲不开。安全性、耐久性得下大功夫;虽然底盘能共用,上面那层的质量就千差万别,以前车厂全流程把关,现在变成了多层供应链配合,不出错才怪。而且滑板底盘虽好,真正大规模量产降本还得看全球产业链优化和整体市场反馈。你在深圳卖得好,不代表东北雪天、内蒙古铺路能抗造,别最后掉坑里起不来。

有人问,这和特斯拉讲的一体化压铸、整车制造自动化有啥区别?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滑板底盘本质上是开放体系平台,而不是某家企业自己圈地自嗨。未来只能活下来那些最懂“场景定制化”、最会和生态上下游伙伴一起玩的平台厂,不是闭门造车的大而全“巨无霸”。

想想中国自己的国情,市场足够大、需求足够多样,光靠一两家车厂吃全天下,是做不到的。滑板底盘这样的通用平台,能集思广益、开放应用,才有可能继续突破。壁虎汽车这波算是把趋势激活了,算第一个“桥头堡”。真要走远,还得看大家一起把“造车像拼乐高”这套玩法玩利索,玩出名堂、有群众基础,别又是只在媒体和展会上热闹一阵,没信心的就消失了。

壁虎汽车推滑板底盘,模块化标准化创新,商用车造车变简单-有驾

问题又来了,“滑板底盘”会不会把车企变成了组装厂?技术壁垒是不是越来越低?最后是不是谁都能搞商用车?我的看法是,基础设施共用是一回事,用户体验创新又是一回事。滑板底盘自动帮你搞定基础动力、电气系统这些大麻烦,但你的车该不该被市场认可,还看你能不能搞出更懂细分用户的差异化——比方说更好装卸的冷链货厢,更灵活的城市配送解决方案,甚至高安全等级的网约商务座舱,这些才是下半场的较量关键。说到底,中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会让拼技术、拼开放能力的厂商活下来,光靠跑马圈地、耍噱头的早晚会被淘汰。

综上,壁虎汽车玩“滑板底盘”这步棋,我觉得是让中国商用车创新迈上了新台阶,不光自己牛,也帮着整个生态进了新赛道。模块化、标准化、场景定制,加速解锁了各种新玩法,也给大家一个警示:产业升级不是喊口号,得真金白银做研发、做标准、做服务,放下身段让更多人进场折腾,才有搞头。咱们别光盯着领奖台的风光,更得看谁能把底盘越做越靠谱,把车造得越来越灵性,最终谁能让一台“移动基座”长出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想象和创业梦想,这才是大赢家。

最后,还是提那个问题:滑板底盘会不会改变中国甚至全球商用车产业格局?我觉得已然开始,只是这条路还长得很,咱们不妨多看看、多体会,毕竟,下个金琥,下个壁虎,没准就在我们中间萌芽呢。

壁虎汽车推滑板底盘,模块化标准化创新,商用车造车变简单-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