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

十月,西哈努克港的雨下得有点烦人,像一台坏掉的洗衣机,咕噜咕噜不停歇,工地上泥泞不堪,鞋底粘着红色的土,工人们抱怨鞋带总是松开,没人关注他们的鞋子,大家都盯着组装厂的围墙,钢筋裸露、油漆味呛鼻,距离正式启动只剩下几天。

“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孙展拓问,语气不急不缓,像是问家里小孩作业写完没,肖海平翻着文件夹,嘴角带着没睡醒的倦意,背后站着翻译和随行,几个表情机械地等着记录关键字,组装、物流、招聘、仪式流程,全都在清单上。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十月初的金边,湿热还没退去,厂区外面堆了两排蓝色集装箱,里面塞满了零部件,螺丝有一袋是混装的,工头说,昨天晚上有人加班分拣,结果弄掉一地,第二天捡起来的数量对不上,谁也没追究,反正时间紧,差几颗也没人太较真。

组装厂里,新来的工人正在培训,操着夹杂高棉语的普通话,“这个接口要拧紧,别拧断了”,讲解的人一边说一边演示,旁边的技术员瞄了眼手机,群消息跳出一句:“明天还得加班”,表情包是只猫捂着脸。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工厂的首批计划是年产一万辆,数据很漂亮,但实际比想象的麻烦,每台车下线都要检测,检测员说:“仪表盘的塑料膜总有人忘记撕”,有人笑了,有人没听见,车间噪音太大,偶尔有一两台车子电池没装好,返工流程慢得像蜗牛。

“柬埔寨要搞新能源”,这是官方口径,背后其实更像一场试验,谁都不确定能不能成——本地市场有限,出口又卡在海关政策,组装线上的工人说:“工资还不错,就是吃饭要排队”,饭堂的米饭偏硬,配菜偶尔有头发,自己挑出来吃了算,没人投诉。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投资这事,外头人说得热闹,现场却全是细节难题,电动车和混动车在一条线上抢空间,技术员抱怨:“有时候螺母型号搞混,得停下来重新配”,这话没人愿意和上头汇报,怕被说不专业,反正月底之前必须交差。

我问一个参与筹备的年轻人,“你觉得比亚迪来这里有啥变化?”他愣了会,说:“多了不少外地人,工地边上新开了两家面馆”,他又补充,“工资比去年高点,不过物价也在涨”,他笑着摇摇头,看着手机屏幕上家人的照片。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这决定靠谱吗?”我自问,数据摆着,年产一万辆,千人就业,听起来像是天降馅饼,实际上,第一批工人签合还有人不会写字,按了个红手印,现场翻译一边说“未来可期”,一边偷偷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换个角度,西哈努克港这地方,大家都想分点蛋糕,工厂周边的出租房价格已经翻了一倍,有人说以后还要涨,没人关心最终是谁接盘,就像没人关心那几箱螺母到底丢了多少。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产业链要整合,和华为合作,这话听起来很洋气,实际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员私下说,所有新设备的说明书都是中英双语,有时看不懂,直接照猫画虎,反正能用就好,谁还较真。

我路过工厂门口时,看到几个小孩在围栏外踢球,球滚到沟里没人捡,大家坐在台阶上发呆,太阳下山,灯光亮起,工地上的焊花闪烁,像是夜里无声的烟火,没人知道明天会有多少新车下线。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现场气氛是复杂的,高层在谈梦想,底层在琢磨下顿饭,媒体在等一个漂亮的新闻标题,投资方在算账,谁都想要一个好结果,可谁也说不好——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比亚迪柬埔寨新工厂投产,年产1万辆电动车,助力东南亚绿色出行-有驾

十月的夜风有点凉,比亚迪的组装厂准备好了,时间推进到2025年,大家都在等着一声令下,谁会是第一个真正尝到甜头的人呢?工地上远远传来一声狗叫,像是提醒,故事还没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