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到5点,大多数人还在美梦中,可这段时间却成了长途客车最危险的黑暗时刻。说白了,这时候人容易犯困,脑子不够清醒,反应慢半拍,真要出点事,那就是车毁人伤。可偏偏有些客车就是要“拼命三郎”,连这最难熬的时段都不肯歇歇脚。
谁都知道,凌晨时分人的生物钟处于低谷,困意像洪水一样袭来,不管老司机还是新手,一打盹,车轮下的生命可没人会照顾你。举个真实的例子,2021年1月25日凌晨0点多,在G0421许广高速岳阳段,一辆大客车直接翻车,导致1人当场死亡、43人受伤。这不是危言耸听,驾驶人郭某明明知道不能干“疲劳驾驶”,还玩起了小聪明,把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关掉、上演“换卡不换人”的把戏,结果自己困到反应迟钝,一路操作失误,最后酿成悲剧。

为什么凌晨时段长途客车禁跑?很简单,这时是典型的事故高发期,尤其2点到5点,驾驶员像“喝了蒙汗药”一样犯迷糊,稍微一恍神,可能就砸了自家饭碗,还要背上一车人的命债。法律上也早已划清了红线。《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明文规定,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点到5点一律停运或者实行接驳运输。机场、高铁等短途快线、200公里以内的小客运,得向交通部门备案同意才准许夜间运营。而广东省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强调,除了城市公交、出租车、机场高铁接驳、应急任务等特殊车辆,其它营运客车一律禁止在这个时段“闯江湖”。
不是官方多管闲事,毕竟你开的是装满人的大客车,不只是自己的命,更关系到几十条家庭的团圆。想投机取巧,耍点技术,把定位装置一关,把标牌一换,就能蒙混过关?等真出事,谁都得承担后果。其实,疲劳驾驶这种事,谁都不是铁人,硬挺着只会玩火自焚。
再说说这些“特事特办”的例外,好比机场、大型交通枢纽的接驳车辆,还有紧急任务的公车,这点人之常情咱们都懂。可只要是长途跨地区的营运客车,不管什么事由,半夜开车就是不行,安分守己才是正道。一些客运公司和驾驶员,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把乘客的生命当作儿戏。就算侥幸一次两次,老天爷也不会次次开恩。
可能有的司机不服气,白天高速堵得像年货市场,夜里路宽车少,为什么不能趁机多跑几趟?别忘了,夜深人静时,视觉、听觉全都变“迟钝”,疲劳袭来的时候,误判、打瞌睡谁都难保。高速路上没有早茶摊,也没有邻居大妈提醒你“歇会吧小伙子”,一旦撑不过去,危险如影随形。
当然,不只是司机公司有责任,每一位乘客也得有点安全意识。系上安全带,这不是走过场,真遇上急刹车或者事故,可以救命。看到大客车违规、超员,别装鸵鸟,能拒绝就拒绝,真遇违法,直接报警求助。大家都怕麻烦,但事故发生时,后悔药可没处买。
有的朋友好奇,这种凌晨大客车跑高速的事多不多?其实你打开新闻看,每年都有不少类似案件,结果往往是几个人出事,一车人遭殃。原因大同小异——驾驶员超时作业,违规操作,企业疏于管理。政策出来了,规定有了,关键是能不能做到从严落实。
对于客运企业来说,这不是签个文件、备个案就万事大吉。管理到位,合理安排出车时间,这是一家公司赖以生存的底线。不能只顾抢生意,把“疲劳驾驶”“人卡分离”当成生财之道,等真出了纰漏,就不是扣奖金那么简单了。
驾驶员的自律也是硬杠杠。困了就休息,没什么丢人的。别拿自己是老司机当盾牌,疲劳驾驶没有英雄,就算车技再高,也经不住“哈欠连天”。现在联网监管越收越紧,很多地方都装了实时监控,司机的偷懒作弊基本都能查出来,别学那些心存侥幸的“机灵鬼”,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到这,乘客自己的安全关卡也得把好。上了车就别只知道刷手机,系上安全带,看看周围车况。敢超员、不给安全带的车,咱不坐。遇见驾驶员违法行为,别怕得罪人,直接说出来。不仅保住自己,也等于保护了同车的兄弟姐妹。毕竟,生命不是彩票,不能靠运气买单。
再回头想想,上路跑车本来是为了把乘客安全送到家,这才挣钱心安理得。现在交通法规越来越细致,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倒不是要跟企业、司机过不去,只是一次事故,足以让几十个家庭夜不能寐。公司和驾驶员做好本分,旅客擦亮眼睛,大家各司其职,谁都不会吃亏。

有司机朋友可能觉得委屈:“我技术好、体力强、比法定休息还多跑一节动力足!”可惜,交通事故从来不挑人。凌晨这段时间,身体说不行就是不行,谁打瞌睡都不会先打招呼。有点敬畏,别和规律死磕,省得自家小孩等你回家都要等空了。
说句实在话,凌晨2点到5点这几个小时,留给大客车的,本该是安全休息的时间,不该是“蒙头狂奔”的捷径。行业自律、监管到位,乘客自觉,就是减少事故的最好法宝。大家制度砌牢了,安全感自然也像长堤一样稳固。
风里雨里,旅途平安才是归家的最近路。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