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车市被一台叫“大科雷傲”的新车名声大噪,15天订单破7000台,单月销量冲到6000辆,这数字在自主品牌占70%份额的韩国市场,堪称奇迹。
韩国车媒和消费者围着它狂吹“科技感爆棚”“混动技术碾压韩系车”,却很少有人提:这车骨子里是一台中国车,吉利星越L的换壳马甲!
拆开前脸和车标,里面全是“吉利”
大科雷傲的底子,就是吉利星越L的CMA架构,连动力总成都一模一样:1.5T发动机配3挡DHT混动变速箱,电机驱动为主,油电切换时静谧性让韩国车主直呼“怀疑发动机根本没启动”。
韩国车评人拿它和现代胜达对比,结果被三联屏、高清倒车影像和流畅的车机系统惊到:“本土车型的中控设计,简直落后十年! ”
价格:混动版起售价3760万韩元(约19.5万人民币),比同级的起亚索兰托混动便宜300万韩元(约1.5万)。 技术更强、价格更低,韩国人用钱包投票,混动版销量占比冲到95%。
雷诺标背后,藏着吉利的“隐身术”
韩国人买得欢,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车流着中国血。
官网上,技术被包装成“雷诺E-TECH混动”,只字未提“吉利”。 车评视频里,有人夸它是“法系精品”,还有人坚信这是“正统韩国车”,因为雷诺韩国的前身是三星汽车,1998年金融危机后卖身雷诺,老用户仍当它是本土品牌。
吉利这套“技术换壳+品牌寄生”的策略,其实早有预谋:2022年,吉利斥资13.76亿认购雷诺韩国34.02%股份;2024年,双方成立50:50合资公司HORSE动力总成,专攻混动系统全球供应。
釜山工厂组装,绕开贸易壁垒的“黄金跳板”
大科雷傲能卖爆,还有个关键操作,在韩国生产,却用中国核心件。
吉利只向雷诺韩国出口零部件,在釜山工厂组装,既压低成本,又蹭上“韩国制造”标签。 借《韩美自贸协定》,这台“韩国产”中国车未来还能免关税卖到美国。
这套模式正被快速复制。 2025年2月,吉利与雷诺签署协议,借道雷诺巴西工厂生产电动车,吉利占股21.29%,雷诺负责销售网络和售后。
中国技术出海,从“跪着卖”到“站着赚”
十年前,吉利进巴西还得靠当地经销商Gandini集团贴牌起亚;如今,它用混动技术撬动雷诺的全球工厂和渠道。
这种“轻资产出海”正在改写规则:零跑借Stellantis渠道杀进欧洲,宁德时代靠技术授权绑定福特。
韩国论坛上,一条高赞评论道破真相:“现代车机卡顿、起亚混动顿挫,而中国车用技术让‘身土不二’成了笑话。 ”
争议也随之而来:一位订车的首尔上班族坦言:“如果早知道是中国车,我可能不会买,不是车不好,是怕被同事嘲笑。 ”
一场没人提“吉利”的胜利
雷诺韩国靠着大科雷傲,销量从边缘车企冲进韩国二线阵营。
而吉利拿到了更实在的东西:混动技术被韩国市场验证,全球订单涌入HORSE动力总成,现代、起亚、日产、三菱全成了客户。
只是釜山工厂的流水线上,中国工程师悄悄调整着生产线参数,车间外的巨幅广告牌仍写着:“雷诺大科雷傲,法韩混血新标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