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

那张叫号单,对,就是那张排到60多号的,简直就是今年国庆最精准的一个巴掌,狠狠扇在每个以为自己能潇洒自驾的新能源车主脸上。多少人盘算得好好的,提前请假,就为了躲开那波最大的洪流,上演一出“错峰出行”的智斗大戏。结果呢?戏是演砸了,主角不是人,是车,一出关于“如何续命”的苦情戏。

这几年,电车的风吹得人晕头转向。一开始大家还嫌这嫌那,现在呢?续航数字越来越好看,用车成本低到让油车朋友眼红,就这么着,大批年轻人的钱包被轻松撬开。真给你算笔账,你都能吓一跳:一辆电车开个十年,省下来的油钱保养钱,差不多真能再买辆一模一样的;反过来,油车开十年花掉的钱,就等于送出去一辆崭新的电车。

油价一涨,多少人的油车就成了车库里的“镇宅之宝”,非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启动,出门打车都比自己开车香。可电车车主呢,享受着几毛钱一度电的快乐,车里还没那股汽油味儿,口碑就这么一点点攒起来,销量跟着往上冲。直到,国庆假期,这支庞大的、安静的电动大军,浩浩荡荡地开上了高速,然后,所有问题都炸了。

那哪是高速服务区啊,简直就是充电桩版的“春运”火车站。

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有驾

车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人怀疑是不是全国的电车都约好了今天出门。可那个能给车“喂饭”的桩,少得可怜。今年国庆,18.7亿人次在路上,高速上每天超过7000万辆车在跑,这里面,据说有1400万辆是新能源。你想想这个画面,这么多“嗷嗷待哺”的电车涌进服务区,能不为那几个充电口打起来吗?

从9月30号晚上开始,什么京、杭、武、长这些地方,但凡是热门城市周边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面就没有不排队的。等一两个小时?那算你来得早。排个三四个钟头,都快成标配了。有个哥们绝望地发帖说:“我都睡了一觉了,叫号单上我前面还有几十个。”为了那点可怜的续航,空调都不敢开,一家老小在车里蒸桑拿,那滋味,谁试谁知道。

服务区也是被逼急了,搞出了跟饭店一样的叫号系统。听着挺文明,挺有序,但背后呢?是车主心里烧得越来越旺的焦虑,是被撕得粉碎的旅行计划。本来几个钟头的路,硬生生因为充电,拖成了一场跨越大半天的磨难。你说油车也排队,没错,但人家加油站效率高啊,一脚油的功夫,几分钟就送走一辆。电车呢?就算是最牛的快充,也得在那杵个半小时起步,这时间差,在高峰期,简直就是绝望和更绝望的区别。

这口锅,光让充电桩背,好像也不太公平。

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有驾

桩少车多,这是明面上的。但你往深了看,服务区的运营方也一肚子苦水。建个快充桩,几十万砸进去,平时呢?一天也用不了几回,空在那吃灰,回本周期长到让人想哭。一到节假日,成千上万的车冲过来,电网又开始报警,很多老服务区的电网根本就撑不住这么大的瞬间负荷。

更让人火大的是,好多桩还是坏的,或者说,是“假装在快充”。标着120kW,实际充起来给你个60kW都算对得起你了,“快充”硬是给你演出“慢充”的效果。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充电协议,不同牌子的车和桩之间总有点“八字不合”,插上了就是不充电,你说气不气?

再看看车本身,车企也别想跑。续航虚标这事儿,都懒得再说了。有人哭诉,自己那台标称670公里的宝贝,实际上高速跑了200公里出头就开始叫救命了。都到这份上了,市面上居然还有大把续航400公里的纯电车在卖。这种车,你在城里开,没问题,通勤买菜,充电方便又省钱,简直完美。可你一旦把它开上高速,那就是一场移动的灾难片。

高速本来就费电,再开个空调,再遇上堵车,400公里的续航给你打个七折都算客气的,也就二百多公里。堵在路上,你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百分比往下掉,那种感觉,真的,比失恋还难受。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有没有足够的电撑到下一个出口去找救命的充电桩。

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有驾

队伍里还藏着另一场战争,一场纯电车主和增程车主之间无声的“宫斗”。每年都这样,总有人骂增程车跑来凑什么热闹。逻辑上没错啊,你不是能烧油吗?没电了就当油车开呗,干嘛非得跟我们这些“只有一条命”的纯电车抢资源?

其实还是那个字,钱。增程车亏电状态下,那个油耗,高得吓人,烧油的成本比充电贵太多了。为了省钱,增程车主当然也想蹭一蹭便宜的电。可要命的是,增程车的电池普遍不大,充电功率也做得比较保守,结果就是,它充电特别慢。有时候,一辆纯电车都充完了,它那儿还没到一半。

这一下,后面排队的纯电车主心态就彻底崩了。本来就快“断气”了,眼瞅着前面那辆慢悠悠的增程车,把等待时间又拉长了一倍,那种感觉,简直想下车理论。你看,增程这种“我全都要”的设计,在特定场景下,就显得特别尴尬。

说了这么多,难道这真是个死局?每年国庆都得这么煎熬一次?

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有驾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或者说有经验的老司机,早就看透了这一切。节假日跑高速,他们根本不去服务区凑那个热闹。秘诀很简单:下高速。

一位车友分享他的经历,国庆从广州一路开到湖南,充电就没排过队。他的策略就是,压根不信服务区那几个桩。提前用手机App规划好,每开个一两百公里,就找个沿途的县城或者市区下去。通常高速出口附近三五公里内,绝对有充电站,而且桩多,车少,电费还比服务区便宜。

咱们也算笔时间账:你在服务区,干等四个小时,动弹不得,厕所都不敢去上。另一种选择,你花十分钟下高速,找个充电站,充上电,然后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吃碗粉、喝杯咖啡,好好休整一下,再花十分钟上高速。哪个划算?这还用问吗?

可悲就可悲在,太多人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或者说,懒得提前规划,总抱着侥幸心理,一根筋地往服务区里扎。最后,硬生生把好好的旅途,变成了堵在服务区的“堵途”。

国庆高速拥堵源头揭秘:新能源车充电困境,焦虑如何破局?-有驾

说到底,国庆这场充电大堵塞,就像一面镜子,把新能源车光鲜外表下的各种问题都照得一清二楚。想解决,真不是多建几个桩那么简单的事。这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撑:国家和企业得玩命地铺超充网络,还得保证这些桩是好的,是能用的;车企们也别再玩续航虚标的文字游戏了,赶紧普及800V高压平台,别再拿那些短腿的入门车来凑数了;而我们这些车主,也得自己长点心,学着做攻略,规划路线,别再死磕服务区那棵树了。这场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大考,既是折磨,或许也是唯一能逼着整个行业往前挪一步的动力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