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万辆。
2020年本田的销量摆在那儿,像个高考状元的成绩单,谁看谁羡慕。
可等你回头,2024年只剩85.23万辆,2025年上半年315152辆,眼瞅着数据一路下滑,心情比天气还阴晴不定。
朋友圈里那些当年为本田打call的朋友,现在都改聊“新能源之光”了。
你说奇不奇怪?
本田,曾经合资品牌的门面担当,现在看起来像是被谁调了静音,偶尔还有点失落的小情绪。
其实要说本田掉队,真没那么突然。
2019年冬天,车展上那台新雅阁还在闪闪发光,我记得现场人山人海,连小孩都忍不住摸两把方向盘。
那时候经销商还爱说“合资就是牛”,现在见了新能源海报都绕着走。
隔壁比亚迪、吉利、长安,新能源赛道上“卷”得连空气都带点电味,本田还在说发动机多厉害,谁还信这些?
时代变了,消费者的心思也变了。
谁家的车联网不卡、语音助手真能听懂人话,这比什么VTEC更能打动年轻人。
有一次跟朋友吃饭,聊起本田销量,他笑说:“你看,合资品牌也有今天。”
想想也是,谁还记得五年前的自己,非要合资车才算有面子?
那会儿本田销售还天天发朋友圈,晒思域、CR-V提车照。
现在呢,评论区全是“新能源优惠多少”“充电桩装哪儿”,合资品牌的优越感像气球一样,噗一下就瘪了。
你以为是疫情影响?
是环境变化?
其实更像是自家孩子突然不爱吃妈妈炖的老汤,偏偏要去试一口新派网红菜。
我身边那位本田死忠,前两年还吹“发动机一响,全家跟着跳”,现在不怎么吭声了。
不是信仰不坚定,是现实让人哑口无言。
年轻人买车第一件事,打开导航查充电,第二件事刷抖音看评测,第三件事问智能化。
你说油耗低、皮实耐用,这些话说多了都像是自己安慰自己,毕竟时代的浪潮,谁站在岸上都得湿鞋。
本田不是没挣扎过。
e:HEV、e:NP这些新词儿,听起来像是新出的奶茶口味。
宣传稿写得天花乱坠,实际到店一问,价格没低多少、配置没高多少,关键智能化还没跟上。
经销商的笑容有点尴尬,客户转身就去问比亚迪,留下一屋子的本田LOGO,仿佛在怀念什么。
你说本田慢?
其实合资品牌都有点慢。
供应链、决策链,层层往下压,等到想明白,市场已经变了天。
很多人说,本田只是合资品牌现状的缩影。
大众、丰田也都在走下坡路。
合资品牌的光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里,褪得特别快。
你会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技术壁垒”,在智能座舱和电驱动面前,变成了一层塑料膜。
消费者现在要的是“花钱买体验”,不是“多活十年修发动机”。
身边的二手车商都在清库存,曾经的“本田神话”成了段子,新车主更关心APP能不能远程开空调。
说到底,本田的焦虑不是一家独有。
合资品牌的包袱重,转身慢,想变革却又不舍老本,这种矛盾像极了某些大厂。
新能源势头越猛,心理压力越大。
有的高管还在会议室里讨论油电混动的未来,外头4S店已经悄悄把自家充电桩擦得锃亮。
你以为他们没看见趋势?
他们比谁都清楚,只不过这场风暴里,每个人都想先看看谁先倒下。
当然,本田的粉丝还在。
每次销量榜出来,评论区都能看到“爷青结”“本田不哭”这样的弹幕。
情怀这东西,谁没点?
我小时候第一次摸到思域,觉得人车合一,后来才知道,车市的世界比动画片还现实。
如今的本田,像极了那种班里曾经的学霸,突然考砸了,老师家长都不敢多问一句,生怕戳破了什么。
有人说,合资品牌的时代结束了。
可我不信,至少现在还没到那时候。
谁知道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
本田要是能放下身段,别端着老本行,真诚给市场一个新答案,说不定还能再火一把。
只是现在,谁也不敢打包票。
说不定下个季度,数据又会给你个意外。
这年头,谁还死磕“信仰”?
抖音、小红书刷一圈,新能源车的用户体验都被扒得底裤都不剩。
合资车的老本吃完了,剩下的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你还会为本田买单?
还是已经被国产智能座舱种草了?
别害羞,评论区见——反正这事儿,谁都没个准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