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原罪:过时的设计语言拖累第一印象
传祺M6沿用陈旧的“凌云翼”前脸设计,横向镀铬条与LED大灯组合被消费者吐槽像“面包车PLUS”。侧面线条平直生硬,C柱到D窗过渡突兀,与竞品五菱凯捷的悬浮车顶、比亚迪宋MAX的龙颜前脸形成鲜明对比。车尾贯穿式灯组设计平庸,在同价位MPV中缺乏视觉辨识度,直接导致消费者在展厅第一眼淘汰。
核心问题:设计语言落后于时代审美,缺乏家庭用户青睐的时尚感和辨识度,成为销量低迷的首要原因。
内饰廉价感:省成本的代价是用户体验崩塌
第三方拆解数据显示,传祺M6中控台硬塑料占比高达62%,方向盘皮质厚度仅1.2mm(行业平均1.8mm),触感廉价。作为主打家庭场景的MPV,第二排竟未配备小桌板等实用配置,而同级竞品五菱凯捷已全系标配。这种看得见的省料策略,让消费者产生厂家诚意不足的负面认知。
关键矛盾:成本控制过度牺牲用户体验,硬塑料占比高、细节配置缺失,与家庭用户对品质的期待严重脱节。
空间实用性:第三排成摆设,出行刚需难满足
实测数据显示,175cm乘客在第三排膝部仅剩1拳空间,头部压抑感明显,行李厢容积被同价位SUV碾压。家庭用户最看重的多人乘坐舒适性和载物能力双双失守,而竞品如比亚迪宋MAX通过灵活座椅布局化解了这一痛点。
核心痛点:陷入“商用不够体面、家用不够舒适”的尴尬,既未满足家庭多人出行需求,又难以抗衡商务MPV的实用性。
竞品降维打击:设计短板放大产品力差距
当比亚迪宋MAX以龙颜设计吸引年轻家庭,别克GL6用环抱式座舱营造商务感时,传祺M6仍停留在功能优先的陈旧理念。尤其在同价位区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设计新颖、配置用心的车型,导致传祺M6在终端市场陷入“比颜值输竞品,比配置显吝啬”的恶性循环。
竞争劣势:设计缺陷直接转化为产品力短板,在竞品精准定位的夹击下,传祺M6的“性价比”标签彻底失效。
破局启示:MPV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思维
传祺M6的案例证明,在家庭MPV市场,设计缺陷会直接转化为销量缺陷。车企需平衡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避免因过度节省可见成本导致产品魅力值崩塌。未来改款应优先解决内饰材质、储物便利性等痛点,用设计语言重构产品价值,否则难以扭转消费者形成的“面包车PLUS”刻板印象。
核心观点:家庭MPV的成功关键在于“设计为体验服务”,传祺M6的失败为行业提供了反面教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