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里,长城汽车好像总有种说不出的固执与坚持,让人难以理解。
比如,在SUV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时,不涉足轿车也就罢了,如今在新能源方面已经落后不少,却还要甘当“跟跑者”。要是销量数据亮眼,这番做法听着确实显得无畏且帅气。
不过,放到形势急转直下的2024年再来审视,就完全像是在开玩笑了。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难免为此担忧: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处于落后位置的长城汽车,会不会成为最先被淘汰的那一个?
询问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认为:这或许是过虑了,想了解长城汽车的未来走向,看看它当下的状况便可知晓。
01 现状
提到长城汽车,人们总会觉得它如同落日余晖,给人的感觉是反应迟缓、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回溯3 - 4年前,这家看似“落伍”的车企,却是行业里最“前卫”的存在。
例如,它在高端市场布局最早,魏牌推出时,连领克都得退居次位;在纯电领域的探索也不晚,欧拉白猫和黑猫早就创造过辉煌的业绩。
与此同时,它还与吉利、长安并称为“三巨头”,销量稳定得很。
可惜的是,不知从何时起,这家车企渐渐“落后了”。今年5月,其他车企都在增长,它却逆势下降了9.51%。
对此,很多人打趣说,长城的问题在于品牌混乱,不够集中。甚至长城自己也觉得,车子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卖出去。
真正的原因或许没人能说清。但看长城的命名规则,确实杂乱无章,车辆的推进策略也毫无逻辑,说停产就停产……
再加上行业竞争加剧,这家曾经在SUV领域绝对的霸主,如今在排行榜上已经跌到20名以外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魏牌,巅峰时期,VV7单款车的月销量就能突破万辆,而现在,整个品牌旗下所有车型加起来也就2000多辆,彻底沦为了小众品牌。
就目前这种情况,未来还有机会重现往日的辉煌吗?答案似乎并不明朗。
02 将来的挑战
别觉得这么说只是故弄玄虚,就连长城汽车CGO李瑞峰都坦言:“长城汽车调整的时间比较长。”
先不说调整过程中是否遇到阻碍,长城虽然也在进行“大企业转型”,但随着行业形势变化加快,它不得不面对两个关乎生存的挑战。
第一个是,新能源转型太过轻率。
虽然很多人把长城的衰退归咎于命名和设计,比如听到玛奇朵、初恋这样的名字再看车,就像网恋遇到了不符合预期的对象一样。但要是说这就是失败的原因,未免太过表面。
真正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毕竟,哈弗H6的销量冠军宝座最初被Model Y夺走,接着是比亚迪宋,到今年5月,这款车在SUV榜单上已经跌到了第27位,几乎任何一款车都能对它构成威胁。
但不能忽视的是,Model Y和比亚迪宋都是新能源车,而且SUV榜单前10名中,有7个是新能源车型。
说白了,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营销有问题,只是输在了不是新能源车上。
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基本盘快要被比亚迪、奇瑞掏空了。
其实任何一家车企,想要保持规模,至少得有一款国民车型作为销量支柱。
比如日产有轩逸撑着,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大众、丰田也都是如此。
然而,在哈弗H6失利后,长城还有其他车型能担此重任,与比亚迪、奇瑞抗衡吗?
只能说,现实数据很不乐观。目前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紧迫了。但即便情况紧急,要说长城会最先被淘汰,似乎也不太可能。
03 为什么不会率先出局
一方面,长城在硬派越野领域很受欢迎,依然是绝对的领先者,这么说似乎有点为它挽回颜面的意思。但实际上,这不仅是挽回颜面,简直是救命稻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城的硬派越野车价格其实很高,像坦克500已经卖到30万,坦克700更是要40 - 50万。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车的销量还不错。
这就导致,即便整体销量下降了,但利润反而更高了,丝毫没有损伤元气。
当然,有人会说,小众车型的市场规模毕竟有限,一旦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销量就会立刻断崖式下滑,从长远来看,不也很危险吗?其实这也是多余的担心。
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价格战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也就2 - 3年的时间。
更幸运的是,新能源车的研发周期比燃油车时代缩短了很多,也是2 - 3年左右。
也就是说,长城只要坚持2 - 3年,情况就可能好转。等新一代产品推出后,只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能迅速恢复元气。
总的来说,虽然长城总有一些奇怪的坚持,但底子还是有的。在意识到问题后,一切已经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所以要说它会被淘汰,恐怕不现实,但要说绝对安全,也未必。就拿不做轿车这一点来说,想重回行业前三根本不可能。
说白了,到了这个关键时候,很多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妨彻底改变一下——难道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