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汽高层:MG国内销量加速赶超海外,燃油新车全面停更
当中国车市淘汰赛进入白热化阶段,MG却上演了一出"墙外开花墙内追"的反转剧情。在刚结束的媒体沟通会上,上汽乘用车掌舵者们亮出底牌:国内渠道建设砸下7亿真金白银,燃油车研发线彻底关闭,这场生死时速的转型战役已进入倒计时。
一、双线作战的突围密码
"现在MG就像端着两碗热汤走路,哪碗都不能洒。"MG事业部总经理周钘用最接地气的比喻,道出全球化布局的微妙平衡。海外市场每月新增3个国家布局的速度固然亮眼,但国内渠道240家门店的数字,在新能源时代显得格外扎眼。
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俞经民透露关键转折点:最快下个月海外累计销量将突破300万辆,而国内单月销量必须追平海外市场。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线——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面临的抉择,要么全面拥抱触屏,要么退出历史舞台。
二、断臂求生的技术革命
"停止研发纯燃油车不是跟风,而是算明白的经济账。"技术出身的陈天荣掏出计算器:开发一款新燃油车的成本足够支撑三款电动车型迭代。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当下,继续给燃油车输血等于慢性自杀。
产品矩阵的"3+3+1"布局藏着精妙设计:A级车守基本盘,B级车抢中产市场,C级车树品牌形象。即将亮相的Cyberster轿跑不是花瓶,月销破万的目标直指特斯拉Model 3腹地。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像极了当年小米手机逆袭的路径。
三、渠道革命的破局之道
7亿渠道建设资金怎么花?MG给出新解法:5亿砸向"创业者计划",把4S店拆解成"N个社区店"。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就像把万达广场变成街角便利店——消费者下楼遛弯就能看车试驾,销售顾问变身社区KOL。
车享家社区店的"零成本"加盟不是噱头,而是渠道轻资产化的关键落子。当传统4S店还在为千万级建店成本发愁时,MG已经在下沉市场铺开150个前哨站。这种打法,与蜜雪冰城的万店模式异曲同工。
四、看不见的生死时速
表面看是产品与渠道的竞赛,实质是组织力的终极考验。63位中高层大换血背后,藏着传统车企最难跨越的鸿沟——如何让燃油车时代的"老师傅"们,快速切换新能源思维模式?
周钘透露的"创业者行动"藏着玄机:职业经理人变合伙人,销售提成改利润分成。这种从"打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转变,比任何动员会都管用。就像当年华为的虚拟股改革,真正把企业命运和员工钱包绑在一起。
站在上海车展镁光灯下的MG高层们清楚,留给传统车企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当比亚迪宣布全面电动化,当新势力月销频频破万,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可言。上汽乘用车这场豪赌,赌的不只是MG的未来,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样本价值。正如俞经民在采访尾声那句意味深长的感叹:"现在不是考虑要不要转身的时候,而是思考怎么转得更漂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