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坦白,当我看到“5.7秒破百”和“MPV”这两个词被强行绑在一起时,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世界疯了,还是长城疯了?
这感觉太怪了。
就像你听说你家楼下那个天天遛鸟、打太极的王大爷,昨天晚上顺手在小区门口的广场上表演了个托马斯全旋。
这事儿,离谱中透着一丝让人忍不住想探个究竟的魔力。
MPV嘛,在咱们的记忆里,不一直都是那个穿着宽松运动裤、有点啤酒肚、开车四平八稳的中年男人形象吗?
它的使命就是装下全家老小,还有那只叫“旺财”的金毛,至于驾驶乐趣?
那是什么,能吃吗?
结果长城魏牌倒好,直接把一台叫“高山7”的猛兽丢了出来。
9月10号在保定那场发布会,我隔着屏幕都闻到了一股火药味。
自家董事长魏建军跟个监考官似的往那一坐,魏牌CEO冯复之就差把心掏出来给大伙儿看了,核心思想就仨字:“不吹牛”。
他说的数据,什么智能四驱、激光雷达,都欢迎你拿显微镜去验。
这种“生死状”式的发布会,在汽车圈里可不多见。
然后,28.98万起的预售价一公布,好家伙,评论区直接炸了。
这价格,配上这身“肌肉”,简直就是往平静的30万MPV市场里扔了个深水炸弹。
可咱先别急着喊“遥遥领先”。
作为一个在车轱辘上混了十来年的人,我得问个扎心的问题:一台MPV,一台终极使命是让丈母娘和三岁儿子都能在后排安稳睡觉的车,它要5.7秒破百,是图啥?
难道是为了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顺便跟旁边等红灯的特斯拉崩个直线?
还是为了在满载的情况下,超大货车时能体验一把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我承认,后一个场景确实有点用。
毕竟,谁没经历过开着“小马拉大车”在高速上,一脚油门踩到底,车速却像挤牙膏一样缓慢攀升的绝望呢?
魏牌高山7搭载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总功率337千瓦,扭矩644牛·米,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翻译过来就是两个字:底气。
一种无论何时何地,动力都随叫随到的从容。
但这种底气,会不会让后排的“乘客”们付出代价?
毕竟,推背感和呕吐感,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这车的矛盾感还不止于此。
它是个车长超五米、轴距近三米一的大家伙,理论上应该是“停车困难户”的重点培养对象。
可魏牌给它塞了个“灵动转向”功能,最小转弯半径居然只有5.6米。
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B级轿车都没这么灵活。
这意味着,你在地库里,或许真的能体验到“一把过”的丝滑,而旁边那台车可能还在“揉库”。
这种反差萌,简直了。
还有那个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
这玩意儿在新能源车上不稀奇,但在30万级的MPV上当标配,高山7是头一个。
配合那套听起来就很厉害的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它想实现的是“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
听起来很美,对吧?
但现实点说,现在的智能驾驶,更像个特别靠谱的驾校教练,能帮你看着路,提醒你,甚至在关键时刻帮你踩一脚刹车,但你要是真敢撒手让他自己开,那纯属心大。
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复杂的路况下,一个外卖小哥的“鬼探头”,就可能让几十万的激光雷达和芯片集体“思考人生”。
所以,别神话它,把它当成一个能极大减轻你驾驶疲劳度的顶级辅助,心态就对了。
真正让我觉得这车有点东西的,反而是它在空间上的“斤斤计较”。
那个61.1%的“得房率”,说白了,就是设计师拼了命地在有限的车身里给你“偷”空间。
二三排座椅共用一条超长滑轨,让车内空间组合的可能性多得像乐高积木。
你可以把它变成带超大后备箱的四座豪华商务车,也能随时恢复七座满员状态。
这种“变形金刚”式的灵活性,才是一台家用MPV的精髓。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魏牌高山7就是个“矛盾综合体”。
它想把MPV的舒适安逸和性能车的狂暴动力捏在一起;想把庞大的身躯和轿车的灵活性融为一体;想把家庭的温馨和前沿的科技打包给你。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现在的市场太卷了。
长城或者说所有中国品牌,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撕掉“廉价”“够用”的标签,真正地往上走?
答案简单粗暴:堆料。
把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配置,全都给你。
用绝对的产品力优势,去冲击合资品牌多年来建立的品牌壁垒。
魏牌高山7,就是魏牌扔出来的一张王牌。
它用一种近乎“不讲理”的方式,告诉所有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MPV的游戏规则,该变一变了。
28.98万,你买到的不再是一台只能慢悠悠代步的“工具车”,而是一个全能的、充满驾驶乐趣的“家庭新成员”。
这盘棋下得很大,也很险。
至于最后是“将军”,还是“走火”,就看消费者们愿不愿意为这份“全都要”的野心买单了。
不过,看着那些还在卖“情怀”的合资老将们,我猜他们现在心里应该挺不是滋味的。
毕竟,狼真的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