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刘先生在瓜子二手车平台的遭遇,恰如这句古语的现代注脚。他追求的是坦诚交易,得到的却是蓄意欺瞒。购买二手车,本是为了便捷省心,谁料想,竟踏入了“电池门”的泥潭!“原车买断”四个字,在平台页面上赫然醒目,销售和交车专员也言之凿凿,可最终却沦为一纸空文。7万元的差价,于刘先生而言,或许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信任的崩塌,尊严的受损。
让我们回放事件始末。4月27日,刘先生在瓜子平台相中一辆蔚来ES6,页面明确标注“原车买断”。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反复跟销售和交车专员确认,得到的都是肯定答复。于是,他签字付款,满心欢喜地完成了交易。然而,仅仅两天后,当他在蔚来APP办理过户时,却发现电池竟是租用状态!晴天霹雳!这如同购买了一部手机,却被告知电池需要另行租赁,岂不荒唐?
瓜子方面却辩称是合作车商的标注失误,平台无法核实。如此说辞,实在令人难以信服!作为连接买卖双方的桥梁,瓜子平台难道没有义务对车源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吗?一句“无法核实”就想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这与“掩耳盗铃”何异?将问题归咎于车商,不过是“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而那区区400元的赔偿,更是对消费者尊严的践踏!7万元的差价,400元就想一笔勾销,这究竟是和解,还是羞辱?
这并非孤例。二手车市场乱象丛生,信息不对称、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如同置身迷雾之中,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商家的圈套。这背后,是监管的缺位,更是某些商家道德的沦丧!他们唯利是图,将诚信二字弃之如敝屣。
如何破局?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平台需强化自律,构建完善的车源信息审核机制,切勿再做“甩手掌柜”;监管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商家施以雷霆手段,使其无处遁形;消费者自身也需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勿被商家的糖衣炮弹所迷惑。
诚信,乃商业之根本。倘若商家连最基本的诚信都丧失殆尽,市场秩序又从何谈起?刘先生的遭遇,当为警钟长鸣。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彻查此事,还消费者一个公道,更希望此类事件不再重演。莫让“信任”二字,成为商业社会最遥不可及的奢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