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电动车市场叱咤风云、几乎垄断销量榜首的特斯拉,如今居然在 2025 年 4 月的纯电车零售销量排行里,Model Y 从卫冕冠军跌到了第五,Model 3 更是滑到了 17 名,市场份额直接降到了 3.2%。再看看整体市场,195 款车型里,居然只有 12 款销量过万,同比减少了超一半,销量能达到 1.5 万辆以上的车型,掰掰手指头数,也就 6 款。这电车市场,咋突然就变得这么 “冷” 了呢?
先说说这市场里的 “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特斯拉的滑落,另一边却是国产车型的强势崛起。小米 SU7 当月销量接近 3 万辆,直接冲进前五。再看排名前五的车型,四款都是的国产车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零售份额都达到了 73%。这场景,就像以前班里的 “外国转学生” 一直考第一,现在本地的 “学霸” 们集体发力,直接把排名给 “洗牌” 了。
细分市场里的情况也很有看头。在头部车型里,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直接包揽了冠亚军,销量都超过 3 万辆,小米 SU7、熊猫、缤果等车型也稳稳地待在排名里。再看特斯拉的 Model Y 和 Model 3,和这些国产车型一比,简直就是 “落魄凤凰不如鸡”。中高端市场里,ZEEKR 7X、乐道 L60、汉 EV 等车型虽然进入了前 50 位,但表现也没达到大家的预期。反而是经济型市场,成了增量的突破口,A00 级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暴涨 94%,长安 Lumin、五菱缤果这些车,就像突然成了 “香饽饽”,深受大家喜爱。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市场竞争,现在国产车型那性价比优势简直太明显了。比亚迪、小鹏等车企,推出 “油电同价” 的策略,小鹏还搞起了免费高阶智驾功能,这对消费者来说,简直太有吸引力了。国际品牌这边也没闲着,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加大了市场让利,推出低价车型,像丰田 bZ3X 起售价才 10.8 万元,这价格战打得那叫一个激烈。
政策和消费趋势也在推着市场变化。4 月的时候,近 70% 的私人购车用户都享受了置换优惠,增换购成了主流,这 “以旧换新” 的政策,可算是给市场打了一针 “兴奋剂”。消费者的偏好也在变,经济型电动车需求不断增长,中高端市场呢,又受智能化配置的影响,大家买车越来越 “精明”,知道自己想要啥了。
再说特斯拉自身,问题也不少。Model Y 等主力车型都三年没进行重大更新了,技术优势被国产车企一点点超越,就像一个人一直吃老本,早晚得落后。而且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争议,让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到抵制,销量暴跌,品牌形象也跟着受损了。
那国产车企为啥能崛起呢?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还有精准的市场策略与产品定位。比亚迪搞垂直整合供应链,研发投入一直往上加,第五代 DM 技术和超级 e 平台,让它的竞争力直线上升。小鹏的智驾技术领先,图灵 AI 智驾系统和全球化战略,也推动了销量增长。小米 SU7 靠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吸引了一大堆消费者,成了 20 万级市场的 “黑马”。零跑汽车更厉害,把激光雷达车型售价降到 12 万元,销量同比暴涨 173%,这策略,简直就是 “杀手锏”。
从市场趋势来看,4 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 51.5%,自主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说明国产电动车真的站起来了。对于车企来说,得平衡好技术创新与价格策略,既要在智能化上有突破,又得让价格符合消费者的预期,毕竟大家都想花合适的钱,买到有科技感的车。而且,国产车企还得加速出海,像小鹏进入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计划海外市场占比超 14.5%,这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这电动车市场的格局,真的是发生了大变化。国产车型凭借技术、性价比和市场策略崛起,特斯拉的下滑也反映出它在产品迭代和品牌策略上的不足。未来,智能化技术、供应链优化和全球化布局,会成为车企持续增长的关键。对于消费者来说,经济型电动车和中高端智能车型成了主流,买车的时候,可得好好把握这些趋势,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车。
如果是你,在现在这个电动车市场里,会选择性价比高、越来越厉害的国产车型,还是曾经的 “电车老大哥” 特斯拉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