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的是那个已经停产、几乎快被大家淡忘了的威马汽车,好像要“活”过来了。
这事儿的起因是一份据说是新威马汽车写给供应商的“白皮书”在网上流传开来。
这份文件里说得有鼻子有眼,不仅宣布了今年9月份就要在温州基地复工复产,还描绘了一幅极其宏伟的未来发展蓝图,目标一直定到了2030年。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毕竟,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倒下的品牌想要重新站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
这到底是真有其事,是一场绝地求生的反击战,还是只是某些资本画出来的一个大饼,用来讲故事的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前前后后的事情,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现在说的这个“威马”,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威马了。
根据法院在2025年4月3日批准的重整计划,一家叫做“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的新投资方接手了威马的烂摊子。
所以,现在的主角是“新威马”,而翔飞公司就是那个试图让它起死回生的“新东家”。
这位新东家一上来,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直接抛出了一个详细到吓人的“三步走”发展规划。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时间定在2025年到2026年,他们称之为“复兴阶段”。
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很明确,就是先生存下去。
具体怎么做呢?
计划是在今年9月份,先把温州那个停了很久的生产线给开动起来,生产两款大家比较熟悉的车型,威马EX5和E.5。
初期的目标定得比较谨慎,2025年先保证生产销售一万台,如果顺利的话,再努努力冲到两万台。
同时,他们也没把眼光只放在国内,还计划着去泰国建一个散件组装厂,把车卖到东南亚和中东去,算是为将来铺路。
到了2026年,目标就要大胆很多了,直接要干到年产10万台。
这个起步,可以说是既稳妥又充满了野心。
如果说第一步是解决吃饭问题,那从2027年开始的第二步“发展阶段”,就是要奔向小康了。
从2027年到2028年,年销量的目标一下子就跳到了25万台,甚至要冲刺40万台。
光靠老车型肯定撑不起这么大的销量,所以计划里也写了,要推出搭载更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型。
而且,还要用上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生产到卖车,整个链条都要智能化。
更关键的一步是,他们打算在这个阶段开始准备上市(IPO)。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要把企业的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然后到股票市场去融更多的钱,为最后的大跨越准备充足的“弹药”。
最后一步,也就是2029年到2030年的“跨越阶段”,那蓝图就画得更大了。
计划是到2030年,年产量要挑战一个惊人的数字——100万台,年营业收入要达到1200亿。
100万台是什么概念?
这已经是现在市场上最顶尖的那几个新能源品牌的水平了。
到那个时候,新威马将不仅仅是一个造车的,而是要打造一个所谓的“智慧出行生态圈”,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标杆。
光有计划还不行,得有人支持才行。
这次威马复活,背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地方政府。
根据文件里的说法,温州市政府以及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经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来全力协助新威马复工复产。
这种支持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首先是帮忙解决最头疼的供应链问题,政府会出面协调本地的供应商,帮助解决以前欠下的老账,让零件能够顺畅地供应上来。
这可是生产的命根子,没零件,生产线就是一堆废铁。
其次是实打实的资金支持,文件里提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政府会考虑给新威马在恢复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补贴。
最后,也是非常实在的一招,就是政府会优先采购新威马的汽车,比如用作公务车、出租车等等,这等于是在初期直接给新威马的销量托了个底,帮助它重新建立品牌形象。
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为了保住本地的重要工业企业、稳定就业和产业链,确实是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和支持力度。
然而,就在大家觉得有计划、有政府支持,这事儿可能真能成的时候,一些深挖出来的细节,又给这火热的希望泼上了一盆冷水。
问题就出在这个神秘的新东家“深圳翔飞”身上。
经过查询可以发现,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叫黄晶,而他同时也是昆山宝能汽车的实际控制人。
一提到“宝能”,汽车圈里的人恐怕都不会陌生。
宝能集团当年也是轰轰烈烈地闯入造车行业,但结果并不理想,自己也背上了上百亿的债务,经营状况非常糟糕。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了嘀咕:一个自己都深陷泥潭、资金紧张的公司,怎么有能力去拯救另一个同样负债累累的威马呢?
这就像一个自己都吃不饱饭的人,却拍着胸脯说要承包全村人的伙食,听起来总觉得不太靠谱。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
我们再看看威马汽车自己的财务状况,根据截至2023年3月的数据,威马的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它全部的资产加起来也只有39.88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资不抵债”局面,简单说,就是把威马现在所有的家当都卖了,也远远还不清欠下的钱,那个窟窿实在是太大了。
要填上这个窟窿,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
而它背后的新东家宝能系,从公开信息来看,显然不具备这样强大的“输血”能力。
所以,尽管复产的计划写得再详细,政府的支持再给力,但最核心的“钱”从哪里来,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这也让市场普遍怀疑,这会不会是宝能系的一场资本运作,试图通过重整威马这个“壳”,来盘活自己手里的不良资产,而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实业拯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