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除了关心车好不好开、充电方不方便,对售后这块儿在意程度也噌噌往上涨~这不,有个挺厉害的研究机构发了新报告,说售后服务满意度得分不算太高,这里面可说道不少
电动知家消息挺及时
8月21日那天,是在上海,这个地方我知道,大城市,新东西都先在那儿冒头。全球领先的那个叫J.D. Power|君迪的机构,就是专门研究大家想法和市场情况的,他们正式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简称叫NEV-CSI。这可是他们头一回在中国搞这种专门的研究,说是想帮那些新能源车厂家好好看看,客户对售后服务体验到底关注啥、现在啥情况、还有哪些需求,这样才能把服务水平提上去
整体分数不算特别惊艳
研究结果出来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的整体得分为775分,满分是1000分的。这么一算,是不是刚过及格线不太多?我寻思着,这说明大家对售后服务的感受,就好像喝奶茶,料是有,但总觉得还能再加点糖加点珍珠,没到那种哇塞的程度。还有,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肯定问了好多车主,他们用车过程中保养、修个小毛病啊这些经历,都揉进去算出来的。
品牌排名有喜有个惊喜
在具体品牌这块儿,蔚来这家子表现真不赖,拿了两个冠军!一个是以801分当了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冠军,另一个,竟然也是自主品牌里的冠军,这可了得,等于一鱼两吃,都占上了好位置。然后理想,也挺不错,以788分时拿到了主流品牌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冠军,在自主品牌里头是老二,跟老大蔚来差了13分,咬得还挺紧。不知道这些厂商是不是偷偷练了什么售后服务秘籍。
地域倒挂现象挺有意思
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挺怪的事,叫地域倒挂现象。听着挺玄乎,简单说就是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对新能源售后服务的期望值比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高得多!结果就是,哪怕4S店跟对待别地儿一样提供服务,一二线的用户还是觉得不过瘾,满意度天然就偏低。就好比你去一家网红店吃饭,期望值拉满,结果端上来觉得也就那样,没达到心理预期!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可能没那么多花样心思,服务到位了就挺开心。
移动上门服务得下功夫
那车企咋办?报告说,得把移动上门服务当成核心战略往里砸钱投东西。具体就是要持续优化覆盖网络,不能我住个稍微偏点儿的地方就没人来;响应速度也得快,车坏了干等着多心急;技师能力得强,别来了修不好白折腾;还有标准化流程,不能每次来的师傅说法都不一样,搞得人迷糊。说不定以后我们在自家小区里,就能看到穿着各个品牌制服的师傅开着服务车来修车了,跟约快递上门取件似的方便就好了。
未来竞争看实实在在的感觉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车是越出越多,卖车那块儿打得头破血流,所以都说服务体验是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了。J.D. Power中国区有个谢娟总经理就说,新能源竞争已进入“信任经济学”阶段。这话听着深,其实就是说车主得信你这个品牌。她说补能满意度、权益兑现率、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概率,这些都成了用户投票支持谁家的关键。那种能把数字技术变成让用户心里踏实、体验稳定的品牌,服务才能铸成一道护城河,别人轻易攻不进来……
还有数据说,2025年老多事了。23.1%的新能源用户用过远程诊断服务,结果?满意度和那个NPS®(好像是推荐度)反而比没用过的人低!为啥?因为79.9%的用户弄完半天还得开去店里才行!看来这远程诊断,很多时候是隔靴搔痒,得20分钟内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体验才叫好。车企解决问题的响应速度是快了点,但“一次性有效解决问题”的人反少了,这就像饭端出来快,但菜有点夹生。最要命的是,用户权益兑现不了的问题率高达48.2%,快一半了!一旦这样,“车主权益”满意度得分直接掉31分,跟考试粗心丢了道大题似的……所以,以后不光要快,还得修得准,权益承诺的事得靠谱,这才是正事。
你车子坏了或者有啥问题,是希望服务人员马上就到,还是愿意多等一会儿但能保证一次就给你彻底弄好不再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