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或落子英国建厂,已有70余家经销商网络
奇瑞英国工厂计划再度浮出水面。外媒披露最新进展显示,奇瑞英国负责人Victor Zhang证实正筹划建设包含上下游产业链的制造基地。此时距离首次传出建厂消息已过去十个月,而奇瑞官方仍维持"研究阶段"的谨慎表态。
现有数据显示,这个中国汽车品牌在英国已铺设70余家经销商网络。按照规划,这一数字将在2026年实现倍增。在销量方面,其高管团队明确表态希望未来五年内达到起亚在英市场份额水平。考虑到起亚去年在英国卖出8.3万辆新车,这意味着奇瑞需要在2029年前完成销量三级跳。
生产本地化或将成为破局关键。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显示,当地消费者对本土化生产车型的接受度普遍高出进口车型22%。若奇瑞最终敲定建厂计划,不仅能规避10%的整车进口关税,还能利用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协定实现产能辐射。
不过现实挑战同样显著。英国去年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17%,市场环境与奇瑞擅长的电动化赛道形成对冲。其最新披露的全球销量显示,今年前四月累计销售82.1万辆,要实现全年350万辆目标仍需填补54%的差额。
产能布局的迫切性正在显现。奇瑞合肥基地生产线接近满负荷运转,青岛超级工厂虽规划年产50万辆,但投产时间未定。此时海外建厂既能缓解产能压力,又可规避国内市场价格战带来的利润挤压。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英国汽车产业配套体系完整度位居欧洲前三,但人力成本较东欧国家高出40%。如何在成本控制与市场准入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策关键。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去年推出的先进制造业计划中,汽车产业补贴额度已提升至投资总额的20%。
经销商网络扩张速度或许暗藏玄机。目前70余家网点分布在英国主要城市,平均单店年销目标约200台。若按2026年网点翻倍计划推算,届时年销规模需突破3万辆才能维持现有单店效率,这个数字正好接近日产英国工厂当前产能的三分之一。
市场观察人士注意到一个微妙细节:奇瑞英国官网悄然更新了本地化服务承诺条款,其中特别强调"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这种基础设施的提前布局,往往被视作生产本地化的前兆。
与此同时,英国汽车产业界传出不同声音。某零部件供应商代表透露,已有三家中国车企就其伯明翰工厂产能进行接洽,但尚未签订正式协议。这种多方接触的态势,反映出中国车企对英国生产基地的争夺渐入白热化。
产能博弈背后是更宏大的战略考量。若成功落子英国,奇瑞将成为首个在该国建立完整生产体系的中国车企。这不仅意味着进入右舵车市场的桥头堡,更是打开欧盟市场的跳板。英国与欧盟虽已分手,但根据《北爱尔兰议定书》,符合原产地规则的汽车产品仍可免税进入欧盟市场。
在新能源转型压力下,这个布局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欧盟将从2026年起对每辆进口电动车征收45欧元的碳排放税,而英国虽然脱欧,其碳关税政策与欧盟保持高度同步。本地化生产带来的碳排放核算优势,可能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砝码。
历史经验表明,跨国建厂决策向来伴随风险。特斯拉柏林工厂从立项到投产耗时两年七个月,期间遭遇23次法律诉讼。奇瑞若选择英国作为欧洲首座生产基地,需要做好应对同等量级挑战的准备。
从经销商网络到生产体系,从关税壁垒到碳税新政,奇瑞的英国棋局正演变为多维度的复杂方程式。当70余家销售终端遇见可能落地的制造基地,这场横跨欧亚的产业迁徙或将重构中国车企出海版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