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一个月内调动7位高管,技术、营销与海外人才罕见同台,背后隐藏着年销500万辆的全球野心。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仅一个月,就开启了一场涉及7位高管的密集人事换防。 原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回归长安自主体系,接管引力系列和启源品牌;叶沛升任长安汽车首位常务执行副总裁;王孝飞转任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王辉开始分管阿维塔科技;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出任深蓝汽车CEO,与升任董事长的邓承浩组成新搭档。
这场人事大地震覆盖长安旗下引力、启源、阿维塔、深蓝、福特多个自主与合资品牌,被业内视为长安汽车向全球汽车品牌前十冲刺前的组织准备。 调整后,长安凯程和长安马自达的分管领导保持不变,而长安汽车总裁一职自4月王俊离任后已空缺近5个月,至今尚未任命新总裁。
海外派扛起全球化重任。 王辉分管阿维塔科技被视为关键布局。 他曾任长安汽车海外事业发展部总经理、东南亚事业部总经理,主导了长安泰国罗勇工厂的选址与建设。 这一背景与阿维塔的全球化战略高度契合阿维塔计划2025年在海外市场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销量目标1.5万辆,2026年进军欧洲,2027年实现海外销量6万辆。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同样拥有多年海外市场经验,曾在俄罗斯工作两年。 他表示:“阿维塔科技一半的销售市场将在海外。 ”目前阿维塔已推进东盟、中东非、拉美等多个海外市场布局,未来三年计划覆盖全球五大洲。
深蓝汽车也迎来具有海外背景的掌舵人。 新任总裁姜海荣在荣耀期间负责过海外营销工作,曾在欧洲工作多年。 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表示:“我比较本土化,他相对来说更加国际化。 我们俩是很好的搭配。 ”深蓝汽车已在海外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计划快速拓展到150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5慕尼黑车展上,深蓝S05完成欧洲市场上市并开启交付,深蓝S07也同步亮相。
技术派与营销派互补融合。 深蓝汽车的“邓姜组合”代表了技术派与营销派的结合。 邓承浩是典型的技术派,他曾坦言深蓝团队85%都是研发人员,品牌与营销体系直到2022年才开始系统搭建。 今年上半年深蓝因“车机广告”事件陷入舆情,邓承浩无奈表示自己“在营销上的不擅长”。
姜海荣的加入弥补了这一短板。 他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职业轨迹横跨研发、产品与市场营销。 2005年加入华为从研发工程师起步,逐步转型至市场岗位,2020年荣耀独立后出任中国区CMO,全面负责国内市场品牌建设与推广。
邓承浩透露了两人的分工计划:一是邓承浩聚焦规划和下一代产品,姜海荣抓当前经营;二是邓承浩聚焦产品技术,姜海荣抓好市场营销,形成“产品+市场”的双引擎。 这种分工协作模式旨在将深蓝汽车的产品体验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燃油车与新能源双线作战。 杨大勇接掌引力系列和启源品牌,体现了长安汽车对稳定基本盘的重视。 作为老长安人,杨大勇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曾担任长安汽车市场部副部长、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等职,在2018年出任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主导了长安汽车新能源板块的构建。
近期在长安科技生态大会上,杨大勇坦言:“人人适配新能源车并不现实。 尽管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燃油车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未来市场上仍将有至少35%的用户会继续选择燃油车。 ”他上任后发布的“逸动”车型第四代产品,明确了长安汽车燃油与新能源并重的发展路径。
王孝飞出任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成为长安福特的“中方一把手”。 他在分管阿维塔科技期间建立了“增程+纯电”的双动力矩阵,并通过引望强化阿维塔科技和华为的合作,使阿维塔在2024年全年销量达到7.36万辆,同比增长140%。 这种经验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电动化转型带动长安福特的销量回升。
长安汽车的战略布局与挑战。 长安汽车计划到2030年实现整车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 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安汽车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需要全方位发力,而人才布局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此次人事调整涉及的多位高管都具有海外背景或国际化视野。 董晨睿出任重庆长安凯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借助其商用车国际化视野,加速推进长安凯程国际化战略落地。 他加盟前曾先后在依维柯、大众旗下曼卡客车、雷诺集团、沃尔沃卡车等企业任职,有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法国等8个国家的工作经历。
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2024年海外销量达53.6万辆,同比增长49.6%,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 长安已经在东南亚、中东非、欧洲等五大区域设立总部,建成8个海外工厂,产能13万辆。 泰国罗勇新能源基地于2025年投产,辐射东盟市场。
长安汽车也面临挑战。 深蓝汽车作为“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今年上半年增速开始放缓。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汽车属性越来越趋近于电子消费品,营销开始复制早些年3C行业的打法。 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