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8月份的汽车销售数据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从大面上看,很多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销量都挺不错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好看,好像市场一片火热。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每个品牌的数据,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掰扯掰扯这销量榜单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有意思的事。
首先,咱们必须得聊聊比亚迪。
作为现在国内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比亚迪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8月份,比亚迪公布的销量是37.36万辆。
这个数字单看非常庞大,但问题是,去年同期它的销量是37.31万辆。
辛苦了一年,销量只多了大概500台车。
这对于一个前两年习惯了销量翻倍增长的企业来说,这个增速可以说是急刹车了。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的第一反应就是,比亚迪是不是卖不动了?
是不是遇到增长的瓶颈了?
其实,事情不能这么简单地看。
关键的细节在于,在这37.36万辆的销量里,有高达80464辆是在国外市场卖出去的,这个海外销量和去年同期一比,增长了足足146.4%。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说明比亚迪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正在飞速提升,去年8月它在海外大概只卖了3万多台,今年直接翻了一倍还不止。
这么一算,问题就清楚了: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实际上是出现了下滑的。
用今年的总销量减去海外销量,得出国内销量大约是29.31万辆;而去年同期的国内销量,大约是34.05万辆。
这么一对比,在国内市场,比亚迪这个月少卖了将近5万台车。
所以,结论并不是比亚迪卖不动了,而是它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的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太厉害了,用“血流成河”来形容都不过分。
各个品牌为了争夺客户,不断地降价、增配,利润空间被压得非常薄。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选择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海外市场,去开拓更广阔的蓝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
这说明比亚迪不再满足于只做“中国第一”,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汽车品牌。
这恰恰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强大的体现,我们造的车,不仅中国人自己喜欢,也开始被全世界的消费者认可和抢购。
那么,比亚迪在国内市场暂时让出来的这部分空间,被谁给抓住了呢?
我们接着看榜单。
紧跟在比亚迪后面的吉利汽车,8月份卖了25.02万辆,同比增长了38%,势头非常猛。
可以说,吉利近一两年的产品策略,就是全面对标比亚迪。
比亚迪有什么热销车型,吉利很快就会推出一款针锋相对的竞品。
比如吉利的银河系列,就是很明显地冲着比亚迪的王朝和海洋系列来的。
而且吉利的打法很直接,就是在配置上尽量比你多给一些,在价格上再比你便宜一点,用极致的性价比来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这种“贴身肉搏”的战术,确实有效地从比亚迪手里分走了一部分客户。
再来看看奇瑞汽车,8月份卖了24.27万辆,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奇瑞的情况就更有意思了,它的总销量里,竟然有12.95万辆是出口到海外的,占了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奇瑞在国内一直有个“理工男”的形象,大家普遍认为它技术扎实,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都很过硬,品质也靠谱,但在市场宣传和营销方面,总是显得有些“木讷”,不太会吆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国内市场不温不火的品牌,在海外却大杀四方,成了许多国家的畅销品牌。
这充分说明了奇瑞的产品力是实打实的,是经得起全球不同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
一个吉利主攻国内市场,一个奇瑞在海外开疆拓土,它们和比亚迪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强大力量。
榜单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牌,就是长城汽车。
8月份长城卖了11.56万辆,虽然从总量上看,和比亚迪、吉利、奇瑞有差距,但我们不能只看数量。
长城汽车走的是一条差异化的路子。
它旗下的坦克系列,在硬派越野车市场几乎没有对手;还有魏牌,也在努力冲击高端市场。
这些车型的单价和利润率,可能要比那些十几万的家用车高得多。
长城在硬派越野和皮卡这两个细分领域,建立起了自己非常坚固的阵地,别的品牌很难渗透进来。
这就像开饭馆,有的人靠薄利多销做大排档,有的人则靠做精品私房菜,虽然客人没那么多,但赚得并不少。
长城的成功说明,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做精做专,同样可以活得很好。
说完了这些传统车企,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那些造车新势力,它们在8月份的表现也同样精彩。
其中,零跑汽车的交付量达到了57066辆,非常亮眼。
零跑的成功秘诀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它总是能用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给到消费者超出预期的配置,牢牢抓住了大家“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心理。
紧随其后的是小鹏汽车,8月交付了37709辆,同比增长高达169%,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后,小鹏凭借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新产品的推出,重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而蔚来汽车的表现也十分抢眼,8月交付了31305辆,同比增长超过55%。
对于一个主打高端市场、平均售价在三四十万以上的品牌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容易。
特别是蔚来发布了第二个品牌“乐道”,主攻二十多万的主流家庭市场,这无疑为它未来的销量增长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就好比一个高端商场,又在旁边开了一家面向大众的超市,客流量自然就上来了。
相比之下,曾经和蔚来、小鹏并称“蔚小理”的理想汽车,8月份交付了28529辆,环比出现了一点下滑。
这背后反映出理想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那就是在纯电动车市场的布局相对滞后。
虽然它的增程式电动车卖得很好,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但在纯电技术路线成为主流的今天,只靠“一条腿”走路,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汽车。
小米官方宣布8月份销量再次突破3万辆,但始终没有公布一个精确的数字,而且现在买小米SU7,等待提车的时间普遍需要三到六个月。
这就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这到底是产能真的跟不上市场的火爆需求,还是小米在有意控制节奏,玩起了以前卖手机时常用的“饥饿营销”?
不过,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作为一个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新生”,小米汽车能够连续几个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成功了,它充分说明了一个强大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当下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国货的强烈热情和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