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几块钱的停车费,直接给你车上锁?这话听着就跟天方夜谭一样,但它还真就发生了。
起初我还以为是谁在编故事,直到看见广州那家信息科技公司的通知,才感觉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一家负责公共道路智慧停车收费的公司,在2025年10月,公然宣布要对长期欠费的车辆上锁。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他们哪来的胆子?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催收了,这是直接动手限制别人的财产权。这事儿里头,最让人觉得离谱的,就是一家企业,居然想扛起执法的活儿。翻开《道路交通安全法》看看,再琢磨一下《治安管理处罚法》,强制锁车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越界,往大了说,寻衅滋事的帽子都可能扣得上。
说白了,你提供停车位,我停车,我们之间就算有个合同关系。我没给钱,那是经济纠纷。你可以发催缴单,可以去法院告我,这都是规矩内的玩法。可你直接派人把我的车锁了,这就好比饭店老板因为我欠了顿饭钱,就冲到我家把我门给锁了,一个道理,荒唐。
有时候真的感叹,为了从市民兜里掏出那仨瓜俩枣,有些公司真的是什么招都想得出来。他们可能觉得,为了几十块钱,没几个人愿意真去打官司,耗不起那个时间精力。所以这种简单粗暴的锁车大法反而是最高效的。这种所谓的效率,践踏的是什么?是法律的边界,也是普通人对规则的信任。
这种做法透着一种傲慢,一种我就是规矩的错觉。他们似乎忘了,任何商业行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与普通市民玩这种硬碰硬的对峙,自古以来都没什么好下场。科技本该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智慧停车听着也挺好,可当智慧变成了算计市民的精明,甚至异化成威胁私有财产的工具时,这就变了味。
那个冷冰冰的轮胎锁,锁住的不只是一辆欠费的车,更是锁住了大家对这家公司,乃至这类智慧服务的最后一点好感。技术是越来越聪明了,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怎么反而越来越野蛮了呢?下一步,又会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