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新加坡,总有点令人屏住呼吸的魔力。从滨海湾赛道的耀眼灯光到引擎怒吼声的撕裂夜空,无论在场还是屏幕前,想必都有人为这一场排位赛攥紧了拳头。
拉塞尔,那个银色闪电
先说乔治·拉塞尔吧,这个曾在威廉姆斯“熬成精”的年轻人。今年在梅赛德斯的表现虽称不上多如鱼得水,但偶尔的“爆炸圈速”确实让人不禁感叹,这孩子撑起了奔驰的下半边天。这次,他在Q3跑出的那1分29秒158,就像银白色的闪电划过新加坡的夜空。
说真的,当时看到他擦过护墙,却几乎无懈可击地带回了时间表上那个新个人巅峰成绩,我甚至能脑补他手套里汗湿的掌心——别问为什么,一整场都在炽热湿气里的新加坡,大概他的赛车通风系统也救不了吧。而这个杆位,竟然是他职业生涯里第一次在新加坡最前发车!还记得两年前他还是个“抢最后一点分就像中大奖”的状态,现在却能一只脚跨过神坛,这真是……怎么说呢,挺励志的,不是吗?
再说维斯塔潘,是慢,还是算?
老实讲,看到最后Q3维斯塔潘略微“收油”的画面时,我愣了。那就像一张还没完全揭开的牌,甚至不太像是荷兰人一贯的作风,毕竟他这几年赛场上的“无情”可是深入人心的那种。有人猜,或许他的车在这里,真有那么点差距;也有人说,这只是红牛策略上的试探,保胎保棋马上博正赛。会是哪种呢?反正我是既期待又怕被打脸,哪怕只是个观众,也会莫名多心起来。
但你信不信,这次新加坡或许是条“命运赛道”——维斯塔潘的从未跻身顶点的这里,也许就成了他的全大满贯最后拼图。
而后头的故事,就没那么完美了
——比如汉密尔顿。这一次排位,他停下笔,我竟说不出话。不是他跑得不够好,而是这一跤,跌破了18年的坚持。看见榜单上的第六时,突然想起以前那些“七冠王”高高在上的高光时刻,却又被眼前这“人非胜者”的瞬间撞了个真切。有没有点酸涩?咱不是粉儿,但有那么点吧。
换作车队的角度说,他和法拉利新合作的第一年,也许需要时间磨合;可作为一个长年叱咤的传奇车手,你站在哪个车里,不还是也需要自己去习惯新的可能?曾经的红色跃马能带他到那曾经熟悉的地方么?明天看吧,或者,未来看吧。
有时候很无解,喜欢上F1这项运动,是为了胜负,还是真真切切喜欢着镜头扫过时,车手们在车里那些默不作声却拼尽全力的样子?拉塞尔、维斯塔潘、诺里斯,甚至安东内利这些血气方刚的少年们,都在用新世代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轨迹。曾经觉得“时间”是唯一的胜者,可随着这些场景细节一点点重现,再反思昨天那个成绩单,我却又忍不住想欢呼一声,“时代在不断往前跑,好在,我们都还见证着它。”
周赛,明天见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