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朋友最近换了辆SUV,听他碎碎念,似乎15万范围里,哪款都差不多:内饰塑料感强,动力还行,配置也是个打平的态。可是我昨天逛车展时,无意中摸了下那台叫深蓝S07的车,心里就莫名一动——这车比我预想的平凡多了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正好看到一组他们官方透露的参数,估算下来,这车的纯电续航达550km,超级增程就更别说,续航还能冲到1385km(体感:差不多跑个长途穷个周末都不担心了)。你说这是不是给焦虑挂钩开了个挂?我心里还琢磨都是一些豪华品牌的配置,但这个价位都能拉开这么大差距,真挺猛。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难道他们的供应链吃得开?还是研发投入多了?真心不太清楚,但你整车的用料、设计,像那个软包、超纤绒,感官说逼近百万级豪车了。其实我一直感觉,豪华感不是靠多堆装饰,而在细节:那50万级的前排零重力座椅,用得太舒服了,坐上去一秒就忘了时间。
我还记得一位修理工说,很多国产豪车其实用料还挺结实,但问题在于工艺和调校——你不能只看硬件,要看整个系统的调教。深蓝S07在悬架上配了可变自适应,air suspension(这段先按下不表)可以说是稳如磐石。他还补充:整体支撑做得不错,路感反应自然,无明显的轨迹偏差。我心想:是不是要这样才能真正把豪华体验落到实处?反正我自己试车,往复杂路况上,颠簸和侧倾的感觉,直接影响心情。
我觉得问题也在于,普通车主,尤其15万的预算群体,他们真管这些高端配置用得明白么?还是只看品牌、外表?但深蓝S07用的技术,我觉得就是给你在家打游戏的那份点到即止升级版——智能辅助、全景监控,还有那AI大模型交互,感觉比我们用的手机可能还聪明。
说到这个,我有个疑问:这车的ADAS系统,真的安全性够用吗?我们在路上的每一秒,是否都在用技术保护我们?我不敢全部相信,有时候想想,就觉得这车这些聪明安排,可能还是为了应付政策与市场,不完全为了用户真正的安心。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看到一张车内全景:那片天鹅绒般的座椅,配上科技感满满的中控屏。一个客户说:这个内饰颜色太有格调了,紫色真是年轻人的味道。我心想:科技感和质感,确实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可能我没细想过,豪华其实是一种感觉——不仅仅是用料,更在于它给人的那种归属感或高级感。
我在想,未来智能豪华SUV会走向何方?如果我现在忽略掉那些配置细节,而只看一个用户日常体验,那是不是过了几年,我们会长出一颗豪华都变成智能体验的心?我实在不知道。
从价格来看,预售15.69到17.39万元,锁定那一批喜欢科技+豪华感的年轻用户,算还挺合理(这段不太确定,但估算:豪华配置+智能辅助,算能撑得起这价格区间的越级)。我还记得一位销售说:现在的客户,有一半是在看体验,有一半在看票子。说得也是。
怎么看,优惠营收和成本?我估算一下,制造一台深蓝S07,其材料用的、工艺成本,可能比普通SUV多个10%。但它市场定价比起合资品牌的豪华SUV,也不算吃力。能到这个价,除了技术+用料外,还有品牌溢价拼。
对比同档次的车,比如刚发布的某款日系竞争对手,内饰更朴素,配置也差强人意。但它的保值率高,你会想:这么好的维护,后面还能奔十年。深蓝S07,身为新车,保值只能等时间检验。豪华感觉也在于未来可期。
我还不太明白的,是他们为了智能操作,放了那么多芯片和传感器,到底多耗电?心算一下,百公里电耗可能在18前后(这段估算:体感,可能偏低)。在城市里跑跑,别说电池,一天用下来,忽略了充电时间,真挺麻烦的。
说到麻烦,我觉得,就是买车这个事儿,再慢慢琢磨了吧。可能只是我这种偏向体验派的人觉得,好多配置其实是加法,但日常用到的不多。你别说,那些全景影像和智能泊车,对我来说,只是个看起来很屌的功能。
啊,对了,车子摇起来真的没哗啦啦的不适感么?我还没试过深蓝S07的高速表现,也许哪天得去试试。对比一下那个试驾视频里说新平台带来的底盘质感比前代提升了不少,我心里一阵疑惑:到底是不是效果?还是只是包装出来的?
这车的动力方面,纯电百公里仅需7.4秒,快到我都觉得它在飙了。我一直想,不管是性能还是续航,要做到都不输,都是在用极限来塑造越级的版图。这么一想,也挺搞笑:豪华SUV,续航要长,动力要猛,把性能这件事儿,变成一种标准操作——是不是也说明,市场的竞争已经不是谁的车更快,而是谁的体验更全方位?我想到这,笑了。
这还让我想问:AI会不会成为豪华车的灵魂?还是说,大家其实更在意用得顺溜,准不准?毕竟技术方案再炒得天花乱坠,最终是为人在车上的生活便利服务,不是么。
我知道这些题都悬着,可能过几年我们都会成为自动驾驶的实验体——可那缝隙中的手感,可能才是真正的豪华触感吧。你猜,人走在大街上,看着那辆深蓝S07,心情会不会变得更好一点?还是只是因为它有个漂亮的蓝色车身?这,留给你去想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